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贾谊《过秦论》中有“瓮牖绳枢”一组词,这是由“瓮牖”与“绳枢”两个相同的结构并列而成的,其含义是“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头系门轴”。这在语义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作”“系”这种动作,是由前一名词“瓮”“绳”活用为动词后产生的呢?还是由后一名词“牖”“枢”活用为动词后产生的呢?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  相似文献   
2.
“莫”字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语法易混现象的辨析方法薛儒章我们在搞语法分析时,常遇到一些两种表面形式相同或相近而实质不同的语言现象,很难分辨。这种情况一般表现在对同形异构的区分和对同形虚词词性的确定上。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分析起来也很费推敲。当前有些语法著作,对于上...  相似文献   
4.
“何施之为”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殽之战一段文字中的一句话。殽之战这段文字,现大、中学教材有好几种本子都收了进去,但对“何施之为”一句的注释,大都不尽人意。有的本子只注大意,不作具体  相似文献   
5.
“之”字在古文中,出现频率高,用法活,是个较难掌握的虚词。具体用法就更复杂了。如可作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可作定语、补语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时用在主语谓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时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有时可作谓语动词等等。这么多的用法,怎样对它进行辨别呢?有一个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看“之”字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分,在教学上是个难点.有时容易分辨,有时就不容易分辨.先看以下例句: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 ③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⑤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⑥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之战》) 以上几个句子,例①②就不容易分辨,其他几个例子虽较容易分辨,但如果不掌握一个明确的标准,有时也会搞错.那么究竟  相似文献   
7.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说:“粮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说明:“曰”字后是条件紧缩复句。“仓廪实”表示条件;“知礼节”说明结果。“而”,连词,表示顺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