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更多强调在写作实践中教写作,教材更多地提供了"语境化"的"任务驱动型"写作素材,教学方式是"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写作",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我们写作教学的启示:写作活动前建立"读"的基础,明确写作任务;写作活动中强调思路指导,回归真实情境。  相似文献   
2.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薛城 《现代语文》2009,(3):22-23
如果说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交流与研究,那么课堂教学调控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教学调控是一个成熟教师和教学新手的最明显的分水岭。名师更是以他们高超的教学调控,使他们的语文课堂达到了更优的标准。学习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监控手法,可以缩短年轻教师成长的周期。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让细节说话     
考场作文一般都有这样的要求: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写这类文章时,同学们主要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材料,借以传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的认识,并且和读者一起分享这些感受和理解。这类文体我们称之为"回忆性散文"。写这类文章一般不能虚构,把别人的生活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中,况且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栩栩如生”一词来形容一篇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好。栩栩就是“生动活泼的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记叙类文章的核心是写“人”,人是万物之灵。人对于人最感兴趣。不同体裁的记叙类文章,对写“人”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共同  相似文献   
6.
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有非常大的区别。微课这种新模式的课堂要想高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学情意识,落实学法教学,有精练的教学表达、丰富的练习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薛城 《文学教育(上)》2009,(18):118-119
王鼎钧先生的《那树》是台湾散文的名作,曾得到过许多散文大家的赞誉,因其所独具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被选人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经典的散文作品,《那树》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精,反复细读与品味,一种难以诉说的感受涌向笔端,这篇散文所具有的鲜明的寓言性叙事风格,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灵韵。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上李军同志的《关于跨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一文,深深地被文中的观点所吸引,但笔者不敢苟同文中的一些观点。文中第3部分第4个专题中说:“通过环境课程的设置,要使学生形成的基本观念是: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健康要依靠环境;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存在于一个世界,与自然和睦共处对人类、对环境都有益;必须考虑全人类的利益,有效地使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任务。”这里作者明显地把环境课程等同于环保课程。这种提法显然是不妥当的。环境课程英语原文是Hidde…  相似文献   
10.
上一期,我们一起探讨了把人物写活必须要注意人物的出场,要能写出凸显人物精神性格的外貌特征,描绘出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一期,我们重点探讨把"人物"写活的另外几个技巧。一、写好人物的动作情节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往往在人物的动作里得到体现。"动作",就是故事情节,一系列相互连贯的行动。人物的动作要合乎生活逻辑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