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处事②不可执一而论,必当随时变通,斟酌尽善,乃为妙用。余尝论“率由旧章”一语,不知坏尽古今多少世事!有旧章之不可改者,有旧章之不可不改者。如吾乡之北望亭桥,今改为丰乐桥,南堍③为无锡所辖,北为金匮所辖。嘉庆二十年④将重建时,诸乡民原请造纤路⑤以便往来舟楫,锡令⑥韩君履宠因问诸乡民:“向来有否?”曰:“无之。”韩曰:“然则⑦‘率由旧章’可也。”而监造  相似文献   
2.
不少的人往往把“老奸巨猾”、“狡猾”中的“猾”字写成“滑”。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错误呢?其原因是对“猾”的字义缺乏完全的了解。包括《辞海》在内的许多工具书,仅仅把“猾”字解释成“狡诈”、“扰乱”。其实,它们的这些解释都带有一点片面性,因为它们都只是讲的“猾”字的引申义,而没有讲出其本义。对于“猾”字的本义,知道的人恐怕不  相似文献   
3.
不少的人往往把“老奸巨猾”、“狡猾”中的“猾”字写成“滑”。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错误呢?其原因是对“猾”字的字义缺乏完全的了解。包括《辞海》在内的许多工具书,仅仅把“猾”字解释成“狡诈”、“扰乱”。其实,它们的这些解释都带有一点片面性,因为它们都只是讲的“猾”字的引申义,而没有讲出其本义。对于“猾”字的本义,据清代黄钧宰的《金壶七墨》记载:“猾”,其毛白,其体圆。皮肉坚而齿牙利。途行遇虎,则环缩如球。虎前(饣舌)之,屏息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人是席地而坐的,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周礼·春官·司几筵》贾公彦注云:“凡敷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所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可见,对筵和席这种坐具的陈设,也是有一定的规矩的。筵一般用蒲、苇等粗料编成,较长。席一般用细料,四边用帛围缀,分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等。最初,设筵席只是古人的一种就餐方武。到了隋唐,椅凳出现了,人们进食时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凳上伏桌而食。于是,筵席就不再是铺地的坐垫了,而是专指宴饮的酒席,包括喜筵、寿筵等等。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位于京广线上信阳之南的大别山支脉鸡公山,海拔八百一十米,气势雄伟,壮观秀丽。报晓峰在群山之中突兀而立。自东看去,犹如引颈欲鸣的雄鸡。鸡公山由此得名。每年春夏秋三季,漫山花草,(彩蝶、胡蝶、粉蝶)纷飞,松青柏翠,虫鸟齐鸣,青山白云,气候(温和、湿润、潮湿)。鸡公山每年夏秋有一百多天在阴雨云雾之中,气温春秋为20℃左右,夏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在比喻时多少带有本民族的色彩,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形容一个姑娘的美貌,许多国家用鲜花作比喻。可是在阿拉伯地区,人们总把美丽的姑娘比作“圆月”、“月亮”。这是因为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八月气温高达四十五度以上,只有到了夜晚,满天繁星,朗月当空,人才感到凉爽舒服,心旷神怡。因此,阿拉伯人喜欢用“月亮”来描绘美貌了。我国青藏地区终年积雪,有半年是冰封的,每当太阳升起时才给人们带来温暖。因此这里喜欢用“红太阳”形容姑娘的美丽多情。  相似文献   
7.
(一)这些姓你会念吗? 在汉语里,有些字的字义不同,读音就不同。下面这些字,都表示姓氏,其正确读法应该是怎样,请用拼音字母标出: 侯___曾___查___ 卜___解___单___ 充___盖___仇___ 召__区___华___ 牟___葛___肉___ 任___纪___贪___ 翟___朴___种___ 薄___万侯____尉迟__ 澹台___ (江苏省泰县姜珍第二中学 薛宜之供稿) (二)读古诗句填地名: 尘埃不见()()才介。(杜甫代兵车行》)()()池水汉时功。(杜甫《秋兴八首》) 春风不度()()关。(王之涣《出塞》) ()()三月花似佛。(刘克庄《鹰校》) 直把()()作汁州。(林升《西湖》) 一为迁客去()()。(李…  相似文献   
8.
良马对     
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相似文献   
9.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的《季氏》篇。这篇文章通过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季氏将进攻颛臾这一事件的对话,表达了孔子反对“动千戈”、提倡“修文德”的政治主张。文章极富于论辩色彩,这一特色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语言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恰当运用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原意是瞎子走路不稳而不扶持他,摔倒了也不搀起他。文章用以比喻季氏遇到危险和困难,冉有不仅不设法挽救,而且任其胡作非为,说明作为人臣的冉有,子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原意是虎兕从笼中跑出来,龟玉在匣内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学者郭沫若在《南冠草》一剧中加以热情赞扬和热烈歌颂的夏完淳,是明末抗清英雄,著名的诗人。据王弘《砥斋集》载,他“八岁能赋诗,十二即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直接参加了军事斗争,十七岁殉国,用鲜血使自己的历史发出灿烂的光辉。清顺治四年(1647年),夏完淳存家乡云间(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图谋起义,事泄被捕。被捕后,写下了和家乡诀别的饱含爱国主义深情的感人诗篇《别云间》,表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