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放置在人的感情、精神、心理、理性等等之上,相应的,我们的文学也就总是从表现感情、精神、心理、信念、理想等等出发展开情节或是抒发情怀,20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中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基础不是以上所有这些精神心理情绪性的东西,以上所有这一切都是第二性的,第一性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我们的身体本身。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使自身守志不阿的品格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系,成功地构筑了后人仰慕的精神家园。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寻觅生命本真在陶渊明的诗中,常可以看到“归”、“还”字眼,这种心态,正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思想的一种无意识的流露;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含真,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性情。也就是说,回归的自然不仅仅是等同于具体存在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3.
张说、张九龄为初唐渐盛时期的两位关键性人物,其文章显示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并开启了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尤其张说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美名。学界历来认为张说文胜于诗,张九龄诗胜于文,因而对张九龄文质兼胜、情景交融的诗歌研究居多,对其文则关注较少。本文通过考论"大手笔"之称的渊源及内涵,梳理了二张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阐明张说、张九龄均堪称初唐渐盛时期引领盛唐气象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作为一个一心追求幸福却被抛弃的妇女形象,敢爱敢恨,性格鲜明,最终绝望地纵身一跳更引来学术界对爱情、人性和当时社会现状的探讨。本文从杜十娘、李甲在处理彼此爱情关系时的一系列所想、所作入手,分析得出杜十娘和李甲的相互猜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社会以及双方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说是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其文章雄浑阔达、骈散兼具,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美名。梳理张说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特征,阐明张说作为开元时期的政治家以及一代文宗,其"大手笔"不仅体现在撰制了数量众多的实用性文章,而且文章所呈现的格调恢弘、典雅富赡的风格,庄重整饬、骈散交融的文法技巧以及情真意切、据实而发的感情色彩等,也体现出"大手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培养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本文剖析当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和现行高职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遵循"提升人文素养,强化应用写作,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原则,把握和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不为时人所重但对后代文人人格构建和创作有深远影响的文人。他“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庶族文人,面对反动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的社会现实,他不愿与世俗污浊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数度挣扎之后,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8.
儒家传统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学习思想以及教育方法论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以孔孟教育教学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富有可操作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现代化的宝贵财富。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有很多契合点,也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有诸多启示。一、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众所周知,我国先秦儒家教育就是以“立人”为根本宗旨的,《大学》中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