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论述了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两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发展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效应,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实践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以指引我们正确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分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真理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作为新时期最高价值标准的“三个有利于”的特点,即:强调认识的实践标准与实践结果的价值标准的统一;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论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条件是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前一个条件,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存在,使生产者彼此依赖。但是,对商品生产的存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后一个条件。因为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后一个条件,生产者才不会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无偿让渡给别人。这样,就形成了商品交换的必要。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条件。我国解放以来,人们就是根据这一理解,试图抓住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展了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另一次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如果说“真理标准”的讨论,把全党、全国人民从现代迷信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那么,“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则是对过去种种“左”的思想观念的彻底清算。它必将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解放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加速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拟在前一时期讨论的基础上,对“生产力标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我们来曾预料的问题。如: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分配不公,以及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的以权谋私、腐败等现象。为什么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回到旧的体制上去,并在这基础上进行调整。而更多的人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这是改革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对有  相似文献   
6.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表现,并与共产党人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联,而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因此,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前提与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固有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宽广的眼界和厚重的历史感,从崭新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对20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乃至<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国际共运历程作了深刻的反思,把多重历史经验用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为党的建设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使之更富有规律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疑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断,是一个正确结论。认识、把握这个论断,是历史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的历史条件。结合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断,从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