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构成了类传存在的合法性,不同类传的设立与否因时代而异.范晔《后汉书》较之《史》《汉》,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篇类传,这七篇类传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体现在:立传数量与种类具有涵盖东汉朝野人物的全面性;传主选择以传主所处时代的公论作为标准;写法上多用附载法,且能类从中犹见“细意”,从而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全面反映人物情况.此外,七篇类传对前继承了《史记》传统,对后又完善了类传体例,其立传标准又受到了范晔“耻作文士”的主观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听过很多优秀教师上的课,但留下特别深印象的却很少.许多教师的备课是非常认真的,各教学环节设计得也很科学,可是听课的过程中就是让笔者有一种不解渴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呢?细细品来,笔者发现,他们忽视了各环节教学过渡语的设计,本应很好的一堂课,却没有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松而散;有的课堂教学环节不连贯、支离破碎;有的课对学生吸引力差;还有的课教师虽然功底扎实,但因为不善于运用教学过渡语,使本应很好的一堂课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数教师都没有重视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没有认识到教学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