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保证教育服务质量的稳步上升、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评教时往往会出现评价目的不明、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等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学生评教的价值,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违纪学生,对这些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处理,决定着教育的成功或失败。要想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寻找正确的、适当的、卓有成效的处理方式,这些方式主要有:低声细语谈话法、清醒冷静处理法、批评表扬并用法、适时适地适人适度法等。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针对我国现实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成人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课,但一般只安排50个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讲清抽象的哲理,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困难较大是显而易见的.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我觉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用趣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趣例的采用不外在单元课时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在不同时间灵活运用趣例,是哲学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1、趣例用在开头,起巧设悬念的作用乐曲讲究好的“引子”,讲课也应讲究好的开头,即导人.巧用哲学起例,精心设计导人,能抓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研究性学习“炙手可热”的态势下,冷静地、辩证地思考诸如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并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做法等,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概念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修订稿)的课程设置说明中给研究性学习下的定义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贡献主要是恢复了探索真理的根本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在新时期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所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行动研究的科学方法知识。  相似文献   
8.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我党对历史与现实经验反思和总结的成果,又是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作出的涉及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结论。其中,“以人为本”是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它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明确回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道路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性管理观的视角对教师发展进行阐释,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学意义,根据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激励模式和价值观模式,创造条件和环境,多层次、多维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可能碰到一些“偶发事件”。如有的同学无视课堂纪律,做一些随心所欲的事情——看课外书、窃窃私语、睡觉、搞小动作影响他人听课等,对于这类学生,有的老师要么将其归为异类,采取高压政策,严加管制;要么放任自流,不加理睬。这两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其结果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而对这些现象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