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袁荷娣 《辅导员》2011,(30):35-36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让阅读走进生活,终生以书籍为友,让人生沐浴书香便成了必然的选择。一、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现代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替代了文本的阅读,即使读书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直接导致了良好读书习惯与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提出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让每位学生在微笑中快乐学习、在轻松中健康成长、在对话中掌握知识。下面就是我对构建人性课堂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品味语文,就要“读”,还要多“读”,才能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学生眼到心到手到,能将课文的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内容才能被学生吸收,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不仅使课堂出彩,更是学生言语的表达,心声的表达。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出个性,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寻找乐趣,在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