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菊 《新高考》2011,(12):22-23
一、求承渐变,在沿袭中微调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正式发布。将今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对照阅读,寻踪觅迹,我们发现,无论是"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还是"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都没有太大变化,总体呈现出"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审美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实际教学情况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精神,谙熟审美操作,不知所措。为此,我们组织了“南通市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评优课活动,重点探索审美操作路径。评优课启示我们,教学应从画面美、语言美、哲理美方面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设计中研习他人的设计理念,引入先进合理的设计,以完成自己对课文的教学设想,拟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设计,这是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常见的做法。笔者在进行《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设计时也是先向他人学习。但遗憾的是,所看到的一大堆的设计基本上都是一种面孔——在“导入”之后,先进人“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速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故都的秋》一文的主旨,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1997年~2008年之间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概述,并就教学处理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17年版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而思辨性写作正是其重要抓手。我们尝试在高中优秀课评比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导向,以思辨性作文教学范式构建为目标,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五大支架(故事、定语、逻辑、哲理、联想),引导他们有效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终极性评价方式的语文中考加快了改革步伐。从总体上看是趋向“五个注重”: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阅读的整体理解和个体感悟;注重运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相似文献   
7.
袁菊 《教学与管理》2012,(25):62-64
加涅对教学目标曾经有一个阐述:"虽然目标在陈述方式上可能不同,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那就是学习者应当知道、应当会做或应当体会到的东西。"[1]不难看出,他实际上将教学达成目标分为知识的、技能的、体验的,这与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相通的。时至今日,在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惟知识取向的书面呈现可能已不多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强化"知识"目标的现象仍然顽固存在,这类课堂所失落的其实是语文教学的灵性。  相似文献   
8.
袁菊 《成才之路》2010,(17):37-37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物理教师该如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有限的授课时间的效率,值得思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课本及其以外的知识,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接轨新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新课改与新高考存在五个不契合:语文基础学科地位的弱化与新高考方案的主旨不契合;新高考背景下母语学习的科学化要求与人们的认识不契合;语文课程实施方式的简单化、固定化与新高考的新题型不契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与新高考的命题总原则不契合;语文学习的狭窄化与新高考的生活化、开放性导向不契合。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高中语文重建课堂工程;按照新课标精神强化中学语文的基本训练;依据新高考命题走势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引领学生关注新高考的关键问题,即夯实常考点、研讨新考点、突破失分点、关注能力点、强化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自从分省自主命题之后,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发展之路,收获了荣誉,也饱尝了争议与批评。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对近三年来江苏卷作一粗略透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向度分析向度是一个含义较为丰富的词汇,指事物所隐藏或呈现出的不同指向的特征,包括:时间向度、语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