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的主流文化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使人们具有特定的文化人格,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其文化的价值判断,果戈理的乡村生活小说正是通过代表农奴制文化的社会力量-地主群像的塑造,揭示了农奴制文化腐朽没落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主流文化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 ,使人们具有了特定的文化人格。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其文化的价值判断。果戈理的乡村生活小说正是通过代表农奴制文化的社会力量———地主群像的塑造 ,揭示了农奴制文化腐朽没落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的文学批评,它强调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读者的阅读来确定的,是读者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而每一个时期,对文本的理解则是由特定时期的读者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直接相关联的,正如伊瑟尔所说:“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选择必须受个人的倾向性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状况的制约”(伊瑟尔《阅读行为·中文版序言》湖南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契尔托普哈诺夫是屠格涅夫所塑造的一个乡村地主形象。由于他身上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所以,在他实际的生活中那些代表着生命活力的美的人与物都离他而去,审美交往的失败使他无法感受生活的美,他苦闷,忧郁而死。他缺乏创造与进取的生命特征也表现了俄国乡村地主的精神气质以及农奴制文化的本质,他被生活所抛弃的结局,也深刻地揭示了俄国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必将崩溃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换为时间线索,依次展开了与之相关联的乡村快乐、工作苦恼、绝望人生三个空间场景.每个特定的心理时间内的情感体验都能在空间场景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生活现实,从而构成了一种和谐对应的时空关系.这种关系作为一种叙事模式,目的是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