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意识。已成为德育模式建构的核心主旨。“高校双向主体性德育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间的交往实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与教学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教育手段已深刻地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这为高校“两课”教学开辟了新途径、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就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两课”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应当解决好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对师范生职业理想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系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起来,将青少年作为主体,依据其身心特点,从思想情感入手,以道德教育为主导,经理解产生共鸣,用沟通搭建平台,通过身-心-德的教育体系,培养感性、知性、理性的一代新人[1].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之一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笔者论述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依托现实生活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自觉进行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思考、体验和践行。“双向主体性德育模式”力求在“教师-学生”的双向主体性关系中,通过实践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体育运动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既是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发育和形成,对于提高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