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靖亚 《大学生》2014,(15):74-75
按照同性相斥的原则,在一个男女比例7:1的工科大学,如果一个男老师,还能在一群黑压压的男性教授中杀出一匹黑马,不靠卖萌、不靠给高分、不靠讲段子、不靠让人“不明觉厉”的高级职称、也不靠长得像《来自星星的你》里边的长腿欧巴,还能赢得学生们跨性别(不论男生女生)、跨专业(不论工理文商)、跨年级(不论师兄学妹)、甚至跨文化(不论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集体点赞,那么这个男老师大概只有一种可能——一定是个男女通杀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袁靖亚 《大学生》2014,(3):110-111
提到人脉这两个字,大部分同学的心里就像先压了三座苦兮兮的大山,基本上意味着“嘴勤+腿勤+脑细胞消耗”。好像只有翻过这三座山脉,才能看到传说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脉。  相似文献   
3.
盆儿碰     
正"吃了么您?""吃了,盆儿碰!"这是我娘那一代老北京人(60后)小时候,到了饭点儿打招乎的一种常见方式。这里提到的"盆儿碰",就是一种现在已经被逐渐淡忘的老北京面食。我小时候还吃过,可是当我跟94年出生的表妹说"盆儿碰",她会放下pad一脸茫然,"姐,纳尼?(日语"什么?"的谐音)"想到这儿就真心悲哀,于是缠着我娘,非要学一次盆儿碰。我娘哼哼歪歪:"这可是个  相似文献   
4.
袁靖亚 《大学生》2013,(6):42-43
正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看好我当时的这个决定,觉得加入一个前途尚不明朗的创业期公司简直是大脑长包了——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干点儿什么不行?犯得着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吗?我今年22岁,大学期间也算是品学兼优的超级宝宝,大四毕业后,思来想去做了一个严肃决定:加入一个文化创意型创业公司!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个华丽丽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夏青  袁靖亚 《大学生》2012,(12):52-53
普通话也说不标准的主持人1993年,我从大学的法律系毕业,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去银行做法律顾问,或者去电台做主持。以现在的眼光,主持人是个光鲜又多金的职业,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广播刚刚普及不久,做电台主持的月薪  相似文献   
6.
袁靖亚 《大学生》2012,(20):60-61
"杜梦杰,性别男,民族汉,身份疑惑,身高遗憾,长相笑看。站上舞台人来疯,下了台谁都比我疯,从不追星,只追内心;本性温和,相对可爱,从不咬人,有点小坏。"这段自侃的自我介绍,摘自杜梦杰的个人博客。这个23岁的大男孩,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创办追梦网,帮助有梦想的人筹资圆梦。  相似文献   
7.
袁靖亚 《大学生》2014,(12):34-35
正小白菜,本名赵利伟,常年混迹车库咖啡,借用她的微信签名:小白菜,这是一只常年单身的资深女生,一个久病成医的情感专家,一枚正在创业的女汉子。2012年11月15日,趴客命名;2012年圣诞前夕,趴客团队正式组成;2013年4月参加清华x-lab首届创新创业大赛Top10比赛,拿到创新奖,并先后进入清华x-lab在清华校内的老场地和位于清华科技园B座的新场地。2013年7月,趴客安卓客户端上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趴客成功众筹50万元。目前小白菜的创业团队已经有了3枚全职、2枚兼职,产  相似文献   
8.
袁靖亚 《大学生》2014,(24):14-15
所谓点赞之交,就是有一群家伙,他们认识却并不太熟,平时很少私聊,很少冒泡,生活貌似没有太多交集,学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生活在八竿子够不着的城市,厮杀在八竿子遇不到的职场、情场或菜市场,唯一的交情就是,你有啥不开心的事发条状态,我给你去点个赞。  相似文献   
9.
袁靖亚 《大学生》2014,(8):26-27
正我,90后熊孩子一枚,在英文系毕业一年之后,干了一件的事——独立做一本英文图书的笔译!哇哦,想到日后出版的图书能在封面上印着"袁靖亚(译)"的大字,我都能从梦里笑出声来,所以我抱着翻译稿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喝杯咖啡带着稿子,打电话带着稿子,去楼下调戏流浪猫恨不得手机里也存一份稿子。结果好景不长,我很快发现,为了完成一本书的成就感,糗事就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袁靖亚 《大学生》2012,(10):46-47
"怎么感觉写个论文跟生孩子似的,忒不容易了。"我这边也是,论文遭遇难产。""行了你们楼上二位别得瑟了,我的论文羊水还没破呢。"上边的这段胡言乱语,摘自我们班级QQ群里的一段聊天记录,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受,写一篇论文大概等于"绞尽脑汁+熬夜加班+煞费苦心+为伊消得人憔悴",总之提起论文,大家的感觉都是牙缝中挤出的一句话:"浑身上下脑袋疼"。然而大四快毕业了,面对大学阶段最后一次论文,我却突然一反常态地爱上了写毕业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