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褚颖  陈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12):11-13
本文就上海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提出建议及一些具体做法,以促进新课程理念更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大部分的家庭收入还相对较为低下,手机依然是非常奢侈的消费品。而探究中学生的心理,佩带手机恐怕更多的是作为他们攀比炫耀的资本,满足其虚荣心。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学生不用进行什么劳动,就能吃得好,穿得好,致使有的学生逐渐形成惰性。不愿再艰苦朴素,而是追求高消费;在学习上怕艰苦,只想在舒舒服服中得到好分数,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泄气、后退,缺乏向上的锐气、无坚不摧的勇气。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它不仅是制约和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对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用以修身立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内在道德品质要靠外在的行为来体现,而外在行为习惯却同时可以强化内在道德品质。我们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遵循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具体可感、操作性强的行为活动去渗透,去强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升华为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交友之道     
交友是个复杂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相互之间如何对待才算是朋友,另一个是什么样的朋友才是有益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一、要精读课本内的文言文,尤其是经典篇章,争取做到熟读成诵。 高考一般不会从课本内选择文言文,但是细细分析,高考试题大都可从课本中找到直接或间接对应的知识点。多读课本内的文言文不仅能增强语感,而且强化字音、字形的识记,熟悉了一种语言样式,才能更好地做题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相似文献   
6.
正玉自古就是权势的象征,是文人高士道德楷模,特别为中国封建正统文化——儒家文化所尊崇。无论是"五德说",还是"九德论",玉都由其纯自然属性而被社会化、人格化,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代表、一种象征。从诸如"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玉在中华文化中变身为高尚人格、高贵精神的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对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教化的、正直而敏感的作家曹雪芹,必然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深刻的影响。玉也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定期检修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设备检修技术,以适应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状态检修技术应运而生,它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能有效地避免故障检修和周期性定期检修带来的弊端,是较为理想的检修方式,也是今后设备检修模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  相似文献   
9.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能力,促进实验教学的一种积极方法。 一、在课外活动中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中,许多实验都是现成设计好的,学生只需按书本上规定的做法,取什么材料,放什么药品,选用什么器材和工具,按实验步骤往下做。这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做了以后虽然知道了实验结果,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和药品往往不太清楚。如稍作改动学生就会不知所措,离开了老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