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加强素质教育深化高教改革西慧玲曹丽环大学生的行为道德水准下降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育界权威人士指出:“我们往往埋怨社会思潮给高校带来了冲击,而我们对社会上产生的种种不良现象是否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教育人的学校又应给社会以什么影响呢?这一...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女性创作呈现多姿多彩的话语表现形式,这既是对超性别写作理论的接受与发挥,也是女性写作走出传统女性主义阴影,向多元化、差异化、立体化转型的标志。在新的文化结构中,多角度、多视点地表现当代女性的起伏、多变、矛盾的主体位置,对悟解女性丰富的人生与流动的身份,无疑有着透视的作用。极富当代气息的新的话语表现,已为女性创作拓展了新的视野与空间。  相似文献   
3.
写作训练方法初探西慧玲写作课是当前在全国高教系统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所规定的基础课。如何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一到两年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写作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探索、尝试,形成了一套虽不成熟但却很有收...  相似文献   
4.
一、古诗今译与"韵译" 古诗今译,在中学语文界乃至学术界都是很不时髦的做法."诗无达诂",更何况将极其凝练的古典诗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演绎,其难度可想而知.许多专家认为古诗词是不可译的,译成外语如此,译作现代汉语也是如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古诗词是否可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可译性"的理解.如果把"可译"理解为绝对地、完全地传递原作的意义和韵味,那么,所有的文体都是不可译的,我们也没必要翻译许多外国文学作品(甚至其他一切文本)给中国的读者,也不可能将中国的文字译介到国外了;而如果我们将"可译"理解为比较完整准确、甚至创造性地传递原作的意义和韵味,那么,古诗词能否今译就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