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重视三次备课,增强教学设计有效性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相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个人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方案也就有所不同,教学效果肯定会有差别。所以除反复试验和研究以外,还要经常与同行进行交流,扬长补短,以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这就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利用“Google Earth”教学“亚洲自然环境” 1.课前准备 (1)在网站“Earth Google.com”上下载软件“Google Earth”。利用相关软件制作设计好讲课流程(采用丰富多彩的景观图片,并设计启发性问题)。在电脑教室,可在每台电脑上装上“Google Earth”,让学生运用这一软件获取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转换、社会变革的今天 ,教育正面临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影响 ,知识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社会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阔、实践能力强 ,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就曾说过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大纲也明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