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想学生所想 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们的思想、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要能想到一起,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共鸣的教学环境。否则,教学就很难打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就会越不喜欢语文课,教学效果也必然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2.
一、打造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气氛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爱,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那么将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才能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完善的认识,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慢慢领会。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中国人盼望已久的盛会,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相信会直接或间接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有所体现。这类题的命题相信会沿袭高考语言表达题的一贯命题精神,即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语文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写作、评价、拓展、修辞、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和交融整合,体现了大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力求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撑杆跳选手,一直苦于无法超越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实践,摸索这门艺术的门径,便可登堂入室,达到言之确凿,证之有据,推之有理,谈之成章,使教学语言臻于完美,炉火纯青。就课堂教学用语而言,从其性质和特点来看,可大体分为如下十类。  相似文献   
6.
语言表达与运用这部分的考点很多,综合性也很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近年出现的“读图写话”题,更受命题者的青睐。广东更是连续在高考试题中命制,使之成为语文考题命制的新亮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绝不可小视,要认真训练,寻求制胜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过程来建构知识系统,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由浅入深地引导或启发或总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有条理地储存下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的能力。如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吟罢低眉  相似文献   
8.
9.
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阵阵清风 ,课堂教学呈现出蓬勃生机。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 :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分析 ,给学生设定一条沿着这条小径认同这个答案 ,就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放羊式的随便乱说、无聊的问答、庸俗的对话、胡乱的扯谈。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 ,课堂犹如一盘散沙。看到这些 ,我们不禁要问 :难道这就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东西吗 ?我们认为这是教风花哨的形式主义 ,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浅薄 ,是一些教师迎合教育时尚的拙劣表演。因此 ,我们认为要努力纠正…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爱,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那么将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才能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完善的认识,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慢慢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