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毋庸讳言,后进生转化是教育活动中的永恒挑战。近年来,人们开始将后进生转化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心理因素,从认识后进生的心理、尊重后进生的心理、转变后进生的心理等方面作了诸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为我们转化后进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其实,我们可以从“自我印象”入手来更为“简单”地认识后进生,更为有效地转化后进生。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的教育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即同样的一句话对学生说了三遍,便视为是对学生人格的侵犯。无独有偶,中国则有一句俗语叫做“话说三遍狗都嫌。”相形之下,前者说得庄重而严肃,后者显得通俗且形象,但两者均体现了一条教育规律,即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能太罗嗦、太“嘴碎”,否则,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出现教育者越来越不愿看到的情形。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要远离“唠叨”。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解正宝 《学语文》2009,(6):29-30
在分值的分布上。与08年及以前的试题相比,09年试题的语言基础题的分值由12分降为9分,整卷的选择题由10题30分降为9题27分.而现代文大阅读由22分升为25分,其他的没有改变。这种分值分布的变化体现了命题者重阅读鉴赏的命题倾向。  相似文献   
5.
解正宝 《学语文》2014,(1):23-24
成功的对话描写,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太史公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极其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让“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蔺相如的出场首秀是他与赵王之间的三问三答。这场对话出现在赵国与秦国之间因为一块和氏璧可能引起严重的外交纠纷,甚至爆发战争的危险的背景下。通过对话,我们看到了相如非凡的智慧、超一流的胆识、感人的爱国精神,笔墨集中、凝练,描写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6.
7.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进行的语文教改活动内涵丰富,他的“语文知识树”尤为引人瞩目,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知识树”呢?过去,人们一般从语言学、文学和文章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这种解释只能使我们明白“语文知识”的意义及其内在关系,而不能使人明确“知识树”在学生大脑中是如何表征以及是怎样被学生习得的,因此,不利于指导语文教学。而现代图式理论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知识的本质、结构,还科学地揭示了知识在个体大脑中的表征及其习得过程与条件。用这一理论来审视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我们会得到新的启示。现代图式理论认为,个体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即图式,包含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具有综合性、层次性、推理性、迁移性等认知特点。而“语文知识树’即为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下面将以图式理论对其进行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一、学习结果的分类我们知道,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学生的一般学习结果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一)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陈述观念的能力,又叫言语信息。这类知识以记忆和能复述为特征。比如历史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路径是意象和诗歌语言。课堂围绕“红烛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第一步,听读诗歌,进行红烛意象解构,引导学生分析红烛子意象的意蕴;第二步,品读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对子意象进行融合,体悟红烛整体的奉献意蕴和情感;第三步,赏读对话,通过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完成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