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詹文理 《广东教育》2002,(10):45-45
高一(2)班的刘老师生病,让我代讲《荷塘月色》一课。我想,可不能让学生小瞧我这个高二级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我从月色荷塘讲到荷塘月色,从比喻、对比、衬托讲到拟人、通感,从作者不平静的心情讲到自然新颖的语言特点……我感觉自己发挥得相当好。“有没理解的地方吗?”我随口问。一个学生像是要站起来,还没站直又坐下了。于是我又说:“有问题就大胆提出来。”那学生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朱自清先生虽然把荷塘月色写得如同图画一般,但我觉得意义不大。”我不由得一愣,心想,怎么有这么刁钻的学生呀?我压住心里的不快,说…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接受西学的三个阶段为维新运动时期、流亡日本及海外时期、一战旅欧时期。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影响最大时期还是在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国风报》时期。这一时期,他一方面提升了报刊的水平,一方面对西学的了解更为深入。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对国内的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一生中前期传播西学,晚年对西学进行反思,立足点都在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力图使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不断自我更新,能够迎接近代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来,知识分子不得不考虑怎样去把握和处理科学在社会和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地位问题。胡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发现"科学",提炼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指出科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处于正统地位,只是由于材料的不当,才没有能够产生出如同西方一样的科学技术。胡适把"科学"安排进中国学术史,可能存在偏颇,但其苦心孤诣在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来,知识分子不得不考虑怎样去把握和处理科学在社会和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地位问题。胡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发现"科学",提炼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指出科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处于正统地位,只是由于材料的不当,才没有能够产生出如同西方一样的科学技术。胡适把"科学"安排进中国学术史,可能存在偏颇,但其苦心孤诣在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使中国近代文化心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经世致用、求变开放、科学民主等精神得到高扬和国家观念的改变上.而这种新变对中国近代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晚清现代性话语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时,应该对报刊的作用和地位予以充分重视。传播现代性话语,是晚清报刊的自我定位。晚清报刊的现代性话语批判直接指向的是宗教,同时也批判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在政治制度的讨论上,晚清报刊现代性话语的最重要贡献是提供和传播了一套新的政治话语,探讨近代中国现代性社会制度构建的选择模式,实现了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更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