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作家的创作,虽说是两种不同内涵的创造性劳动,然而,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均重视构思。刘勰说;“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又说“构思极艰”。创作需要艰苦卓绝的构尽,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同样要绞尽脑汁的构思。 一个理想的教学结构的诞生,有赖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有赖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有赖于教学方法的巧妙匹配,有赖于教学思路的清晰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可有序操作的教学结构系统.大凡一个至为优化的教学结构,无不是以教学的科学性与教学的艺性的有机统一为显著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三类课文”的设计与安排,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铺设了理想的道路。然而要加速理想境界的实现,单靠有限的课文,有限的训练时量,是难以见到显著成效的。因此,需要在学习“三类课文”以后扩大阅读再训练。这就是以“三类课文”为基点,在迁移原理的烛照下,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教学的已知去获得课外阅读的未知。在这一过程中扩大阅读量,实现知识的增值,促使方法的再运用和能力的再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同体扩大法。即通过第一体裁课文的学习以后,使学生初知该类体裁的特点和相应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文指导课的构思,与作家的运笔构思虽有其不同的属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一个精妙的构思,能产生点铁成金的极佳效果。在作文指导课的构思中,除了执教者应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并对学生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外,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情境性原则。写作之所以对学生有不可低估的魅力,就在于美的诱惑。而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离开了鲜明、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就无美可言,学生将因失去美的表达对象而难以动笔。另外,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在可观、可闻、可摸的具体情景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如鱼得水,尤为活跃、敏捷、深刻,创造性的火花将时时闪烁。因此,在作文指导课的构思中,在对题材开掘的指导中,应紧紧扣住“情景”来运转,做到:一是在自然美、社会与艺术美的三大领域中指导学生发现美的情境。比如春天到了,用文字作画笔,描画春天美丽的情景。二是在生活的浪花中,指导学生捕捉情景,美的情景如浪花,稍纵即逝。所以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论写作经验时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他为我们描述了作文的心理流程,也告诉我们要练就“一挥而就”的作文能力,“第一项观察”。现代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认知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联系的有机整体。而观察则是这个整体的较基础的部分。它只有在思维、想象、记忆、情感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作文教学只有强化整体意识,优化观察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活动背景,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在作文训练中应提倡“五个结合”。 观察与思维结合。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与持久的知觉过程,它始终与思维活动同步而行紧紧相联,所以称之“思维的知觉”。在实际训练中,常常感知与思维,一头重,一头轻。  相似文献   
5.
部编第九册语文课本安排了《读书笔记一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写体会的读书笔记方法。学生写这种读书笔记有一个通病,就是虎头蛇尾、喧宾夺主——大部分的文字用来复述所读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写自己体会的篇幅只是很少部分。而所谓体会,也大都是吃检讨饭——说自己做得如何不够,今后要如何改正,等等。这样的读书笔记,思路狹窄,形式呆板。既不能反映出文章的要点。也看不到学生的真情实感。为了纠正这种毛病,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