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1.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应该仍然以课堂作为主阵地。立足课堂,营造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的移动化满足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文章以中国微课网为例,分析了微课建设的现状,并对微课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下的应用进行思考.并给出微课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科学课程是在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变而来的,是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延续和发展。从“常识课程”到“科学课程”,这一提法的改变,本身就表明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美、澳、英、日四国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价值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时代的课题和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主题式课程(如方案课程、生成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由于它整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或多或少都采用了主题的形式。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困惑。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主题式课程设计的策略,本文作者对如何明确主题选择方向、如何寻找主题展开线索、如何分析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并确定学习活动倾向、如何确定活动目标和要求、如何设计活动方案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点或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本文作者运用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交互主体观以及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幼儿园课程四要素——幼儿、教师、环境、教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要观点是:幼儿与教师之间应建立交互主体对话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应建立交互主体合作关系,幼儿与环境之间应形成交互主体适应关系,幼儿与教材之间应体现一种交互主体生成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及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科学课程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价值取向,提倡科学情感和态度优先考虑,科学方法和技能要比科学知识本身的多少更为重要。体现出以人为中心,以“科技”和“生态”为载体的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科学课程是在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变而来的,是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延续和发展。从“常识课程”到“科学课程”,这一提法的改变,本身就表明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