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包括利用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为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准备必要条件。这条道路显示出对责本主义“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血和泪的过程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列宁并不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盐然性与道路多样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怎么办?》一书的出版是列宁为建立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列宁批判了经济派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性。正是这个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党,胜利开拓了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东方道路”开拓的决定性一步是新型民主革命路线的确定。新型民主革命的“新”就在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它的合理性深蕞于时代的和东方的实际之中。“东方道路”10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向社会主叉过渡的阶段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运动自十月革命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发展以后,当前遇到了较大挫折。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为世人所关注。社会主义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获得胜利,继而向东欧和亚洲其他地区发展的。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有所不同,形成了特殊的“东方道路”。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东方道路”的历史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列宁在“东方道路”开拓中的历史贡献。1905年革命巾,列宁把马克“不断革命”理论运用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提出了新型的民主革命路线。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迂回道路。列宁还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更广大的东方。同时,他根据20年代初国际革命斗争形势的实际变化,指出西方相对稳定和东方革命兴起的必然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虑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的南巡中有这么一段重要的讲话:“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段话是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讲的,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可以证明这个结论的真理性.“1956——1957年转折”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势分析长期存在着争论。要作到正确的分析,必须克服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偏见,而关键在于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50年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从一元的到二元的到二战后多元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随时代的发展并与各国不同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由于复杂的原因,不同模式的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不同的起伏曲折而走向壮大。20世纪是社会主义获得巨大胜利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必将适应新的科技革命而引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出现新的面貌。它将不是20世纪已有的具体模式所能限定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新的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将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胜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运动的新成就和亚非拉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基础上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心是阐述我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对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基础,在正确理论指引下,我党反对了右倾投降主义,对外向共产国际争独立自主,对内向蒋介石集团争独立自主,正确确立了自己的抗日纲领,这就保证了人民民主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大发展,并在胜利后把民族革命的胜利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本文认为,我党当时抓住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机遇,为民族、为工在大众争得最好的前途.抗日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党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则是普遍的、长远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是是非非与列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可讳言,当前共产主义运动陷于低潮.虽然运动发展是不平衡的,低潮中有局部的高潮,例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从总体上说,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此时,资产阶级政治家想籍以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而社会民主党则着重藉以否定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开拓的道路,并因此引起共运内部的思想混乱.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为了澄清这种混乱,必须搞清造成共运低潮的真正原因,搞清列宁主义的总体,因此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本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论战的是是非非.本文将就此提出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在评论空想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发展道路时,得出了上述作为本部分标题的结论.这个结论闪烁着唯物史观的光辉,恩格斯对此是身体力行的,并在晚年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指引着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赢得了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向东方发展,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俄国的历史条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并在十月革命后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作出了新的探索。随着共运向经济更为落后的东方发展时,列宁开始的探索就出现更多的特殊性。在这当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简称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阐述,为东方指出了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