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思想品德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从事思想品德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鲜明价值性、高度综合性、内在层次性和描述可测性等特点,由现象观察能力、识记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规范践行能力等构成。从学生角度看,它包括掌握思想品德能力即识记、理解、建构能力,运用思想品德能力即分析、综合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观念能力即感知、概括能力,实践思想品德规范能力即行为抉择、行为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预设和生成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主张"只有充分和合理的预设,才有艺术和自然的生成"。教学源于预设,恰当生成犹如妙笔生花,往往成就课堂精彩。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业已成为执教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才能做到"恰当"的预设和生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似乎成为教师们最大的困惑之一。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追求预设和生成"恰当"的难度,但我们要永远走在追求预设和生成"恰当"的路上,用预设的"利剑"划出课堂生成的"彩虹"。  相似文献   
3.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的高质量实质是育人的高质量,体现着育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实现育人为本,首先要认识、发现当代的青少年儿童,从“真”出发,走进他们的真实世界,触摸他们的真实情感,解决他们的真实困惑,聚焦核心素养,顺学而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发展上,帮助他们进行价值体认,促进他们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5.
上好思想品德课很不容易,我认为"三贴近"原则对教师来说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操作时要贴近生活实际;在课堂拓展训练时要贴近社会现实,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与生活、社会链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比较有限,进行思品课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认知状况,如果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学效果自然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深度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注重通过教学主问题研设,探索课堂教学巧问的技艺和方法,教学主问题研究因此得以深化和拓展。但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还有众多教师对教学主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为加深对教学主问题设计和实施的理解,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为例展开本文。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从培养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目的出发,我们对初中三年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一、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分步实践1.基于情感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讲演能力中学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情感领域的学习,因此对于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七年级学生,我们倡导教师通过侧重培养他们的讲演表达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治理的推进需要环境伦理的指引,离开环境伦理的指引,环境治理便会迷失方向。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环境伦理需要在更高的全球格局上去把握,如此需要一种全新环境理论的产生。推动气候治理的伦理转向是突破全球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论文从全球视野审视气候正义与环境伦理的演进,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环境伦理的转向,从而为全球环境伦理缺失的国际社会走出气候治理困境提供全新的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