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4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浅论运动员的心理选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质量,减少淘汰率,近些年来,世界各国体育界逐渐注意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选拔体育人材。效果也已逐渐显现出来,其理论和方法,已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体育界,仍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选拔运动员,还只限于从被选对象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去考察,而且所用方法往往缺乏严格的科学性,所以淘汰率很高。比如各地的青少年业余体  相似文献   
2.
影响运动员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及其发展趋向和水平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属于心理机能方面的,如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注意的分配,反应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等。有的属于个性特征方面的。对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拨,我们曾对田径、体操、球类、游泳  相似文献   
3.
想像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作者根据想像的规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想像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告诉你怎样运用想像的规律去进行教学和训练,内容丰富,值得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一读。  相似文献   
4.
《浅论运动员的心理选拔问题》一文在本刊发表后,引起各地同志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来信提出范围颇为广泛的各种问题。有的与该文有关,有的与该文关系不大;有的关于运动心理学方面的,有的是涉及其他方面。现只准备就与该文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个综合答复,以就教于同志们。其余问题,留待将来有机会时,再作专文讨论。一、心理选拔的实践意义在同志们的来信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选拔运动员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试?体育运动的动作,属于随意运动,它与不随意运动的本质区别在于受动作主体的心理调节和支配。而人的心理无论在机能方面还是在特性方面,都是各有差异的,他们对动作的调节和支配,在程度和质量上也都是各有不同的。因此一套体育运动的动作,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提出了研究人心理现象的三大实验方法,即实验内省法,实验行为分析法和实验生理描记法,文章全面论述三大心理实验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性,同时阐述了三大心理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使研究者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从而推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早在五十年代,研究运动心理学的学者们,就发现运动员在解决竞赛战术任务时的思维活动,既与一般人解决理论问题不同,也与艺术家解决形象创作问题不同.它的突出特点是“思维过程的行动性”,即“所采取的决定不仅迅速地在相应的行动中加以实现,而且也是在行动本身的过程中形成”.有人还指出:“运动员基本上只利用直接感知的客体而不是观念的客体,直接在知觉中产生的联系.他的思维不是与抽象概念而是与体力活动密切联系的”.到七十年代初,运动心理学家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思维称之为操作思维,以别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它的进行不是紧紧地依赖于概念或表象,而是直接借助于运动操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