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种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和交叠。根据两种教学理念的相对比重,教师可分为"师生双高"、"师高生低"、"师低生高"和"师生双低"四种类型,其中"师低生高"型教师有着诸多优势。持有两种教学理念的情况因教师性别、学校类型、教授学科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受到人格特质、教学能力、职业认同、科研实践、校长领导风格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教师教学理念改革可通过塑造教师优秀的人格品质、提高教学能力、促进科研实践、树立职业理想、加强校长修养等途径推行。  相似文献   
2.
谈一流大学校长素质苏州大学许庆豫审视一流大学的形成过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众多的富有魄力和见解远大的大学校长。归纳起来,这些大学校长具有以下素质。第一,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他们都不满足于高等教育现状。康乃尔大学首任校长怀特激烈地反对宗教和党派团体对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探讨自尊与环境素质这一关系的环境教育意义。采用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法发现,高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环境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环境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环境素质。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与环境素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质在高校环境教育与自尊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验证了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路径价值。同时,研究还验证了高校学生环境素质的结构,具体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看到相关的教育法规文本和案例,而且可以看到大量具体的司法介入。可以说,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活动的开展,甚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都可以清楚地感受教育法规的作用。而贯穿于美国教育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根本精神就是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平等,这集中体现在教育机会平等、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资源平等和教育过程中的程序平等。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滋生了极为明显的消极后果,对我国社会公平和进步均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评价,是指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系统化和代表性的大众社会意识,它以肯定和否定,赞扬和期望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以往,我们较注重社会办学的物质力量,几乎忽略了高等教育社会评价,而从国外高等教育的起落兴衰的演变看,社会评价始终于其中发挥作用,构成高等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一、影响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法规社会评价代表社会各界的意向,反映大众的心理要求,集中体现了广泛的社会意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阐述教学管理规定的重要意义及执行中的问题入手,在分析影响规定执行力因素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探索了提高规定执行力的路径,并提出了规定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委和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及《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211工程”这一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即“经过10年或更长时间(预期在2010年前)的努力,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  相似文献   
9.
文章吸收OECD成员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包括高等教育成就、高等学校生均经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生师比,旨在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与OECD成员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江苏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处境,预测其前景。文章引入社会发展背景因素,分析其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供参照性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设想。文章认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基础,而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江苏省自身的合理定位、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现有社会适应能力量表测量维度的分析,提炼并拟定本文的文献分析框架,从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适应和心理能量三方面,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相关研究本身缺少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单一且研究假设有失公平。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引入质性研究的范式,关注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和心理能量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