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童话诞生于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无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创作实践上均有较多的建树,其美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品格的初步确立,存在的问题也彰显了整个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中“孩子”的意义可指向过去、未来及反面,包含着作们对民族的历史与未来、人类生存的困境与救赎等问题的思考。“孩子”意象的选择造成以单纯寓丰富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论清末民初"童子"文学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新兴的“童子”文学洋溢着“少年气”的壮美格调,其形成原因与当时将童子看作未来之国民的“儿童观”有密切关系。注意儿童性与文学审美性,成为建立“五四”儿童文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革"时期"三突出"原则束缚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创新.拍摄于"文革"后期的战争题材的儿童片尽管仍免不了在"三突出"的原则里打转,但已开始试图冲破樊篱,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方式和创作方法诸方面进行了某种"变通",为单调的"文革"影苑奉献了几许质朴、清新的声色,表现出对"十七年"同类型电影美学特征的延续和变异,反映出电影创作者在"红色"规训下的无奈及其进行突围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谈凤霞 《文教资料》2014,(36):182-183
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大力拓展,要纳入新兴文类,关注热点文本,兼顾多种媒介形态,培养批评性读者,也倡导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鉴于儿童文学这一学科本身的兼容性和实用性,儿童文学课程对象可以广泛化,帮助学生在赏析儿童文学中重温童年并找到有益于自我人生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似一条河流,浇灌着、养育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艺苑里的花花草草。在成人文学界纷纷扯起“20世纪”总结性质的风帆、百舸争流之际,儿童文学理论界也有一条厚实的船、一片雪亮的帆在乘风破浪,它就是200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著,下简称《主潮》)。这条船行进的轨迹与它所载的风光景物,构成了此书完整、具体、丰富而有深厚的理论内容。其特色大致有三: 一.史与论的交织 全书共分四编。从体例看,上编“发展思潮论”、中编“个案研究论”此二者与下编“观念本体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正刚从诞生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英国回到中国,就邂逅了这套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旅德作家程玮的《周末与爱丽丝聊天》,异国风情与本土气息交融着扑面而来,读着读着,这股熏风就让我欣欣然地醉了。卡洛尔笔下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跟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英国当代少年文学女作家安-卡西迪的获奖小说《寻找JJ》和中国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的成长小说《岸上的美奴》都是涉及少女“弑”母的叙事。女儿的过激行为与其对母亲的女性身份的认同危机休戚相关,而其背后均有一个冷面“杀手”,即他者或公众的权力压迫。这两个关于“严肃主题”的文本属于反乌托邦性质的成长叙事,但都指向“温暖和爱意”,着眼于呈现女儿内心世界的叙事方法等也都表现出作者同情兼批判的写作立场。本文通过对中英两个文本主题的深层解析和叙事比较,指出《岸上的美奴》此类深度反映少年成长困境的中国成人文学中的文本,可以和获得英国“值得信赖的少年文学奖”的小说《寻找JJ》一样,放入急需“智力挑战”的少年读者的阅读范畴,并以此来促进中国儿童文学中尚不发达的少年小说类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