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活动学习观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借助活动这一中介,学生主体与周围现实世界都得到发展。在活动学习视野下,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元活动形态。遵照课程改革发展人之根本理念,人是教材结构建构之根本。因而,以"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为两大主线建构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结构迎课程改革之势、合课程自身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2.
电子学档的出现迎合了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迫切需求,但当前的电子学档过多注重学习的外在结果,很少涉及学生的思考历程,难以把学生的内在学习历程与电子学档的外显表现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L(Dimensions of Learning)理论是一种以思考为主轴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学习结果的局限,更多的关注学习心理。因此,基于DOL进行电子学档的设计,有利于使隐性的学习过程显性地表征于电子学档之中,使学生通过电子档案的学习从形式化走向其内涵。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生态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网络文化生态研究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初期研究与探索阶段,迄今尚未出现关于网络文化生态研究的系统化研究成果,甚至未给出对相关概念的明确界定。这就意味着,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研究首先也要厘清网络文化生态以及自身的概念、意涵,进而从构建生态系统的视野明晰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培植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构建出有利于系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培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游戏文化是指一个游戏的文化底蕴,游戏的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随着日韩游戏的不断扩张,其文化也不断冲击本土文化,异化大学生的思想.如果不及时开发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网络游戏,我们丧失的将不止是游戏市场的经济利益,由此带来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乃至对中华文化的冲击也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谢仕兴 《广东教育》2007,(10):17-18
高考时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被埋没,让评卷场上的伯乐眼前一亮呢?清晰的结构、丰富的素材、理性的思辨、优美的语言.而这些不是天生的,必须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新课标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及其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信息技术新教材则无疑是新课标理念实现的载体。教材作为联系课程与教学的中介,实现着课程与教学的双向交互。新教材在实验区试用后,我们通过课程网论坛(http://bbs.ictedu.cn/)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为了获得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借以了解当前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情况,为今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教与学的顺利实施等相关研究提供事实依据。曲阜市作为山东实验区的一个城市,其技术条件处于中等水平,有两所省级重点中学,其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于颖  谢仕兴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114-1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关注。活动学习观视学习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习观不谋而合。以活动建构教材,将改变以往教材重"知识"轻发展、重"物"轻"人"的思想,以活动的形式变革信息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8.
国际教育技术学会(ISTE)于2018年发布了《计算思维能力标准(教育者)》,这是国际范围内首个以计算思维命名的标准文本,对指引智能时代的计算思维教学具有里程碑意义。《计算思维能力标准(教育者)》旨在为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提供路线图,分别从智能时代计算思维教育者的五种身份——计算思维学习者、教育公平的领导者、围绕计算的协作者、创新者与设计者、计算思维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促进者入手,围绕计算思维、公平的领导者、围绕计算的协作、创新与设计及融合计算思维,界定了教育者应具备的计算思维能力。该《标准》的启示在于: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要明确计算思维教育者的多重身份,履行相应职能;构建教育者计算思维能力发展框架——CTPACK,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计算思维;以计算思维为牵引,带动数据素养与人工智能素养的共同提升。就学科建设而言,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落实计算思维,促进计算思维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加深跨学科活动设计,从而推进学科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