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就是通过作品中“我”的意识流动表现生活,刻画人物。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渗入到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选入中语教材的七篇小说,其中有五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因为第一人称便于展示“我”的心理流程,就是运用第三人称的《阿Q正传》,也较多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通观选篇,意识流在作品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用时空交错法谋篇布局。这种方法不受时空限制,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社会生活浓缩在较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课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学参考书》在“课文分析”中说“文章说的是美学上的道理”,在“教学建议”中又说“本文可说是通俗美学,大众美学”。这表明《教参》的作者是从美学角度来看这篇课  相似文献   
3.
《项脊轩志》中作者流露出悲喜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而以悲为主,喜只是作为悲的衬托物而存在,旨在以喜衬悲,使悲更悲。 首先,从全文看,作者以对修茸后的项脊轩的喜爱衬托大家庭衰落之悲。文章从项脊轩的悲凉着笔,但修葺后的项脊轩,“使不上露”,“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成为作者读书的理想境地,初次流露出喜悦之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再次露出欣喜。作者生活清淡,藏书不多是实情,但未必全是借书。作者之所以如此写来,是因为借书中有珍  相似文献   
4.
叙述是叙事作品的重要表达方式,它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地交代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如果一篇叙事作品不讲究叙事艺术,那么这篇作品一定不具艺术力量,甚至不能构成篇章。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其小说艺术性是多方面的,而作为最基本的艺术——叙述艺术,尤其值得我们学习。通观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其叙述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冷淡与炽热所谓“冷淡”是说作者虽然对笔下人物或事件总具某种感情,但出于对艺术真实的追求,往  相似文献   
5.
衬比,即衬托与对比。它作为一种艺术,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鲁迅运用衬比艺术十分娴熟,手法多样,适度得体。本文试就中语教材中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衬比艺术作初步探讨。《藤野先生》一文的爱国思想是很鲜明的,作者对先生的怀念也是突出的。但是,这两点是不是鲁迅创作此文的真正动因呢?只要我们细心想一想,就不难作出合乎情理的回答。众所周知,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1926年鲁迅创作《藤》文前,已发表了《呐喊》、《榜徨》两本影响深远的小说集,可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