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仿例造句题自1994年在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首次出现,至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又再度出现,已是第三次了。这种题不仅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它是一种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观题,属 D 级,也是属于灵活而难度较大的题。这种题的得分率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为它是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才出现的。不但新颖而灵活,而且具体综合,考生一时尚未把握它的脉搏,扼住它的咽喉,为其迷惘而有棘手之感。倘若剖清例句的特点,写好仿造句也就不难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特点规律的,仿造句也不例外。仿造句,顾名思义,是模仿例句的特点来造一个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9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里教材内外的现代文阅读就有5段之多,23个得分点,共49分,占基础分的54.4%。当然,现代文阅读部分也是大多数考生失分较多的一个区域。许多考生为之苦恼,苦思而不得其要。其实,正如世界上许多事物内部有着一定的规律一样,现代文阅读的操作也有规可循。这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辨明暗关联,思整体意句。任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其命题点都不是孤立的、与原文毫无关联的。即便是一道极为细小的题目,也必然与原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是或明或暗,或隐或显而已。它需要考生在通读文段之后,以清醒的头脑,分析的眼光,从上下文中加以辩析,或从原文的整体意向上加以思索、把握和透视,答案才可寻找出来。若能如此,则不难找到隐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个男孩,名叫代朝鹏,在南康县凤冈公社路塘小学读书,因年幼无知,加上我做父母的对他教育得不够,他不但不认真读书,有时还与同学吵嘴、打架。老师今天教育他,他就表现好一点;如果过几天不找他谈话,他又闹事了,确实气得老师很苦。于是,该校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的小孩编了一首顺口溜:“代朝鹏,戴斗篷,不读书,是饭桶。”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下课或放学后,一些同学都当着我小孩的面来念这首顺口溜,我的小孩又气又羞。  相似文献   
4.
《苏武》节选自班固的《汉书》第五十四卷《李广苏建传》。它是《汉书》中最著名的一篇传记。文革前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它记载了苏武自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归汉,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前后经过,突出地表现了苏武在羁留期间经受住了匈奴贵族的威胁迫害与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5.
任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其命题点都不是孤立的、与原文毫无关联的.即便是一道极为细小的题目,也必然与原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是或明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中的秦穆公历来被分析成“独断专横”,“刚愎自用”的形象,他在秦晋殽之战前后的言行,也被认为是“前后判若两人”.这些评判乍看似乎有理,但深入探究,便觉似有不当。《左传》虽说是对《春秋》中的历史大事,将其经过加以详尽的描述,但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仍通过对言行的记叙而保留孔子“微言大义”的寓意.秦穆公是秦晋殽之战的发动者,作者对这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不能不尽心尽力.因此,对作品中秦穆公的形象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