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佛教造像魏晋时期在中国出现兴起,在造像手 法上,保持了印度式的以成年男性为特征的造像式样,在北魏后期,受道教的影响,出现了 孩童形象的佛和菩萨像。唐代,佛教造像集中了男性特征、女性特征和孩童特征,这种艺术 表现手法圆满地完成了对佛的理想美的塑造,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探讨南方佛教的发端、兴盛 ,进而讨论了南京栖霞山石窟的开凿和艺术风格诸问题 ,并比较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唐以前的艺术源流和风格 ,从而得出 :莫高窟艺术继早期西来影响之后 ,西魏时开始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 ,此影响历北周、隋至唐 ,从而使莫高窟艺术出现了唐代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中国绘画的透视问题,北宋画家郭熙提出比较完善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一直影响至今.今人把中国传统绘画透视谓为"散点透视"或"运动透视";现代派艺术家们又称之为"四维空间"或"多维空间" (即西洋画中的三度空间加上"时间空间").当代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则在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步步观".他认为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