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实现"同化"与"顺应",思维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实现“同化”与“顺应”,思维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师:我们知道“倒”字是多音字:一个读“dao”,一个读“dao”。在这里我读“dao”,因此题目读为《倒(dao)数的认识》。(生齐读题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她们是芳芳和媛媛。这两位新朋友想邀请同学们到她们家作客。你们想去吗?生:想。(出示芳芳和媛媛的书桌,芳芳的书桌散放着文具和学具,媛媛的书桌上整齐地放着文具和学具)师: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生:媛媛的书桌。因为媛媛的书桌很整齐,芳芳的书桌很乱。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它能调动经验,产生意向,激发创造,因此,它必须是开放的,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并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想法挑战学生的思维,经过实践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规律。一、故布疑阵,巧妙诱思教学片段一:师:(屏幕显示:有两根长分别是24cm与20cm的铁丝,哪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生:24cm那根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师:谁能说说理由?生:长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长和宽都比另一个要长,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与宽的乘积,所以它的面积肯定比另一个要大。  相似文献   
6.
我在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没照搬教材,而是做了些调整:先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再用数学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较好地发挥了教师课堂中的指导和组织作用,课堂活跃,效果明显。教学片段一:师:大家看过日出吗?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你能用语言或几句诗词来描述吗?(学生陷入想象,有的开始喃喃自语,有的在纸上写着。)生1:太阳冉冉升起,以后霞光四射,颇为美观。生2“:日出江花红似火”。师:哦,你描述的是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的情景,此句意境很美,你的古诗水平也不错。生3:我用梁启超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一:(出示教材中排队的情景图)师:(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男孩排在第几?戴帽子的叔叔排在第几?(3)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回答时有些卡壳)(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些什么?(如穿红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男孩前面有2人等等)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很快进入了"想想做做"环节,但第2题全班接近30%的学生发生了错误。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图书,你会列算式吗?生:85+143。师:你会用竖式算出85+143的和吗?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先从个位加起,5加3得8,个位上写8;4加8得12,向百位进1,十位写2;百位上1加1得2。所以得数是228。师:说得真完整。谁还想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