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两课”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还将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一重大问题,为了达到高校“两课”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研究“两课”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信仰者达一亿多人。认清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对我们正确理解党的政教分离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方针原则,自觉地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教育与宗教关系历史演变的角度来探讨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必然性,是我们认识宗教与教育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意识的本质,传统观点将它概括为两句话:“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这样表述意识对于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把它作为意识的定义显然不够精确,而且也不能反映意识丰富的内涵,更不能把意识现象同动物的感...  相似文献   
4.
谢昌蓉 《科教文汇》2008,(31):165-1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在这两次大的改革浪潮中.周恩来与邓小平分别对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的、改革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教育改革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改革的内容等做出了各自卓越的分析,比较二人思想不难发现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对深入认识教育改革,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理论课(简称"两课")和地方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新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提出了几点初步的设想,目的在于进一步充分发挥"两课"教育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 ,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学校制定分层次、递进性的德育教育目标 ,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小学 ,德育教育的目标应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在中学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在大学 ,德育教育的目标则是围绕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而展开。在德育教育分层次的前提之下 ,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制度的伦理关怀。制度伦理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谢昌蓉 《科教文汇》2008,(11):165-1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