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史铁生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经历与体验,不但使自己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极大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其独特的体验出发,史铁生对死亡及死亡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索和思考。这种探索与思考在当代中国文坛格外引人注目,对当下中国来说,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资本的扩张和电信技术的发展,时空距离不断缩小甚至趋零,地球被视为地球村。因此,以距离为前提的文学艺术也因此危机重重。但是,齐美尔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距离非但没有缩小,相反,它正在日渐扩大,但这不断扩大的距离并不是文学艺术的福音,文学艺术依然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4.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