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学原创研究的提出,源于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注意与思考及对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充分认识和反思。原创过程实际上是理论主体在对原有理论“理解”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的过程,新理论也只能是对原有理论在现实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如何使这样一种既有教育资源的转化成为可能,归根结底有赖于主体思维方式的解放及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定位于"通识与专业结合型".这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未来发展潜力为着眼点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设计"通识与专业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主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知识观式微、未来职业不可预测、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不仅契合了终身教育理念,也是对时代语境中人的主体意识张扬的有效回应,更是高校课程改革效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实践在以“学”为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的学科逻辑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概念或范畴假设基础上的.原创也只能是在对原有理论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首先应重视发现.人对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文化的异质性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实践品性.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教育研究始终是变动不居的过程性存在,原创始终具有相对性的意义.教育学原创突出的不是传统本质主义的“流“,而是“变“的生成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育人"是德育的第一要务,也是德育评价的根本旨归.一直以来,作为一种德育评价方式,道德"育分"因其"有效"在各中小学广泛流行.过度依赖"育分"来实现"育人",会造成道德本体价值的扭曲、学生道德自我的缺失、教师育人责任的弱化以及教育本身的道德性被遮蔽等诸多道德风险.究其根源,乃工具理性、科学主义及管理主义在德育领域内共同作用所致.坚持"道德人"培养这一根本的价值旨归,注重过程和方法上的道德可接受性,以系统化思维重新认识德育评价,是当前德育评价超越困境、提升实效的不二之途.  相似文献   
7.
德育对话是通过师生双方精神上的交流,以达成德育共识、实现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双方的道德观念向更高层次变化的过程。开放、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的引入,让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进一步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了出来,让学生以对话的方式在过程当中获得了一定的道德信念,从而达到提高其道德水平的目的。然而,受旧的思维模式和对“对话教学”理解上偏差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误解甚至背离对话教学精神的现象。一、“对对话”精神的简单化理解对话教学具有非预设性和动态生成性的特点,反对…  相似文献   
8.
德育对话是通过师生双方精神上的交流,以达成德育共识、实现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双方的道德观念向更高层次变化的过程。开放、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的引入,让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进一步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了出来,让学生以对话的方式在过程当中获得丁一定的道德信念,从而达到提高其道德水平的目的。然而,受旧的思维模式和对“对话教学”理解上偏差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误解甚至背离对话教学精神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以质疑现代性、解构法、谱系学、语言游戏说等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当代哲学的转换。但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并没有真正超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有简单化趋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中小学德育,一方面要真正开展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在道德养成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道德知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处理好道德说教和主体性道德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