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郭小川的抒情诗《望星空》,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9年11月号上。诗歌写于1959年4月——10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足以证明作者的创时态度是慎重和严谨的。《望星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夜晚,诗人站在北京的街头,向星空了望,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心中涌起了人生短暂的联想,但是,当诗  相似文献   
2.
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中,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的教学构成了学生了解文学知识、概览文学面貌、提高文学鉴赏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说,当代文学和现时文学近距离的联系和它的当代性,相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来说,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更有优势。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学习时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我以为这和当代文学在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安排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下面我就当代文学教学中需要加以关注和改进的问…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因此,做好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辅导员要投入真心,摸索规律,从而更好地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专业文学课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文学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须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端正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其次,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文学欣赏能力得以提高,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过一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到强,由隐到显,成为上世纪末有影响力的一门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或主干课,但是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受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阐释社会发展史的手段。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已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对这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谢玉珊 《天中学刊》1998,13(3):46-48
宗璞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作家。早在50年代,她的《红豆》就以婉约细腻、优美典雅、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个性征服了广大读者。新时期以来,宗璞功力不减,又以反映文革时期人类命运的作品《三生石》、《蜗居》、《泥泞中的头颅》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风格的重要作家。一九二一年,他以“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登上文坛。此后,郁达夫在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陆续写下了四十多部中、短篇小说。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郁达夫的小说以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和单纯的抒情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个性。那优美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描绘,洞察入幽的细腻的心理刻画,清丽、脱略的语言,自由松散的结构形式及那力透纸背的深挚感情,汇聚到他的作品中,莫不使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思想和艺术表现上的独具一格,使郁达夫在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抒情风格的构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利用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探索戏剧及其三个特点,并以此预示了我国目前戏剧艺术(包括戏剧文学)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相似文献   
10.
谢玉珊 《天中学刊》2002,17(4):76-78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发,突破了传统文学史写作的固定模式。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上的创新意义、严谨的治学、朴实的文风构成了该书不同于其他当代文学史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