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推出的一门新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要想讲好这门课是不容易的.文章就热议中所产生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了剖析,探讨如何上好、讲活这门新课.  相似文献   
2.
讲活、讲好职业道德课,离不开许多方法、技巧和艺术,但更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我们对职业道德课充满真挚的情感,以"情"驾驭教学的全过程,真情把握课程性质,深情培养学生情趣,动情调动学生情感,激情启发学生心智,我们就能在普遍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高职教育领域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趣,更好地发挥职业道德课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培育就业价值观,处理好就业价值观与工资待遇、工作地位、个人特长能力、个人兴趣、排序与取舍等关系;积极培育和不断完善核心就业价值观,与旅游企业和衷共济,与旅游客人和谐相待,奋发努力,共同见证祖国旅游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旅游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旅游职业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合格的旅游职业人,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旅游职业道德;而且只在形式上获取旅游职业道德的理论要义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再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在未来的旅游业职场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因此,旅游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和谐育人的理念,立足于旅游职业人的本色,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5.
择业择岗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人生工程,每个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要实现这一职业目标,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以成才为本"的择业观.文章提出,大学生要着力探讨分析特长与环境结合的内在基础;鉴别研究各种择业观,为未来职业环境做好扎实的心理历练准备;在择业择岗时,要学会抓住核心要义,扬长避短,从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德才兼备是社会职业领域对职业人才的强烈诉求,职业道德教学引入实习机制和专业知识技能实习并列的重要意义理应成为现代高职教育的普遍共识;职业道德实习与专业实习同步进行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其结果可作为学生奖惩、毕业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以此实现知行统一、德才兼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普遍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高职教育环境里,要想上好职业道德课极其不易,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的时代尤其如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只要我们从创研教材、追求共鸣、激情教学、实训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课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探索,职业道德课就能够在指点迷津、解除困惑、共鸣闪烁、情趣交融、知行统一的氛围中感召学生,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迎接当今社会职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德育课程教学、养成教育、专业实习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在升华德育教学,提高职业品质素养,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与用人单位的诉求紧密接轨的基础上,切实缩短在职业理想、职业品德、职业修养和职业价值观等职业品质的要素与用人单位期望的磨合期,使学生在校时期就提前做好大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准备,毕业之后能够很快融入社会职场,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谭为跃 《教育与职业》2012,(14):174-176
旅游高职院校旨在为旅游企业培养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是各专业的重点。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服务操作技能,还应特别注意观察、记忆、语言、交际、应变、协调与沟通、岗位学习与工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懂得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品质的内在联系。优良的职业品质是有效培养能力的根基所在,能力的提高则是使职业品质获得彰显、优质服务赢得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职业人品质素养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不仅要有共性化的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也要有个性化的职业实践育人机制。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从教学实践训练和养成实践训练两个视角出发,紧紧围绕德育课程理论教学主干,改革实践育人机制,充分彰显理实结合、知行统一,切实将德育课程教育落在实处,促成大学生向合格的职业人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