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创新的本质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价值取向,构思、实现客观世界可能产生但从未实际产生的物质客体、物质联系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获得预期的成效,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要创新,就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环境,就要有改变现状的冲动。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着眼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从建立的事物之间可能发生但从未实际发生、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最切近的新联系入手,使创新成为一个形式上往复不断、内容上不断充实更新的延续过程,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趋势。在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趋于缓和、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呈高速发展状态。环境危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如何让世界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根本转向,其中,后现代哲学渐趋主流.尼采,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比较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和尼采哲学中对现代性的批判,可以发现尼采思想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