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讲课中演示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时,总是一次做完所有的性质实验,同时剩余气体也因反应无法终止而长时间点燃白白浪费,即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速度仍然很快,无法随时终止和控制反应,故提出对此实验的研究,力图达到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备乙炔.根据需要可以随时使反应终止和继续.……  相似文献   
2.
[问题]某课外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看到老师在上课演示钢铁的吸氧腐蚀时,玻璃导管中的水柱迟迟不见上升[1],他们觉得是反应的速度太慢所致[2],打算进行加快钢铁吸氧腐蚀的实验探究性学习.经过反复讨论,他们从用菜刀切泡菜时如果没有及时洁净和擦干菜刀上的泡菜水,会马上看到菜刀生锈产生黄褐色的铁锈的现象得到启示,决定首先从改变浸泡铁粉和炭粉的溶液入手.并设计了如下装置(夹持装置部分已略去)来进行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3.
4.
教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而纵观已经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各种高中化学教材,广大一线中学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严密之处,有些还是明显的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我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对于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基本物质的性质验证或制备的实验 ,在实验之前 ,教师或学生虽已反复预习演示 ,可是 ,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坛宿老 ,还是整体素质好的学生 ,都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非常”实验现象 ;如何对待这些“非常”现象呢 ?我认为 ,这些“非常”现象的出现 ,正好制造了认知冲突的失衡 ,为师生提供了挑战的机遇 ,抓住这种机遇 ,或重新创造条件认识未知 ,合理提出假设 ,再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使“非常”为正常 ,或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 ,新颖合理地找出“非常”的原因 ;或自然地延伸知识解释非常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问题]某学生课外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看到老师在演示教材上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需要的时间相当长,且不易成功,他们仔细研究了该实验装置后,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该实验主要是以下3点导致了实验的不易成功:1.隔着石棉网加热时传热太慢:用较大烧瓶作为水蒸气发生器,耗热太多,从而使点燃酒精灯到产生水蒸气的时问太长.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一组值得商榷的习题江苏省苏州市一中唐敏陕西省眉县中学杨少明四川省成都市13中向雪皑四川省新津中学莫让奎广东省阳江市两阳中学冯建华陕西省淳化中学强颖利四川省成都市14中谭宗俊四川省华润学校刘秀梅一、《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  相似文献   
8.
[题目]某化学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进行下列几方面的研究。(1)用铜屑与稀硝酸反应的反应速率较慢,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或________。  相似文献   
9.
氨氧化制硝酸的演示实验,在新教材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中都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装置:也许是受此影响,在高校的教学论实验中也和中学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完全一样,或者区别不大。在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这种装置来演示这个实验,一是仪器繁多和组装复杂,二是需要的氨水、催化剂和辅助试剂都较多,且不易成功,再则三  相似文献   
10.
“反常”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演示实验教学之前,虽经反复演示,力求一次成功,可是,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坛宿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反常”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时,无论课前怎样充分预习,也无论重点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有多好,也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反常”实验现象发生,使实验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对待这些“反常”现象呢?我们认为:“反常”现象的出现制造了认知冲突和失衡,为师生提供了挑战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重新创造条件,认识未知,合理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使“反常”转变为正常,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未知进而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