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日益成为灌输的新载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加强网络灌输教育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加强网络灌输教育的基础;充分重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和内在精神需求是关键;网络灌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调整和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制度的层面上来把握。“和谐制度”指制度的构成、功能、机制,包括制度背后所反映的价值、文化、规范、组织等因素配置上的合理与融洽。和谐制度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整体方法论为基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它不仅可以调整和制约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制度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反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金融危机主要存在综合危机论、新自由主义、消费透支论、创新过度论与信用缺失论几个解释框架.不少哲学研究者从资本的虚拟化、信用的被交换、此在的"经济人"与缺席的企业伦理等视角反思了金融危机.但是,学者们更关注规避金融危机的策略,而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公共政策与重铸信用体系被视为可靠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灌输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日益成为灌输的新载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加强网络灌输教育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加强网络灌输教育的基础;充分重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和内在精神需求是关键;网络灌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刘兴云博士和石小娇博士的新著《意义世界的构造:马尔库塞新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人文社会基金青年项目成果.该著围绕马尔库塞四个核心范畴,即爱欲、额外压抑、解放和新感性,旨在考察马尔库塞新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理论渊源、逻辑结构、理论创新,着力发掘、整合和呈现其探讨的发达工业景观下,人遭遇的道德困境救赎之道和意义世界的构造之途.作者从伦理价值观切人马尔库塞新人本主义伦理思想,反思发达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福祉”“灾难”及“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时事诱趣法”及其三种形式中南工业大学谭希培社会科学理论课的教学,尤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入耳是入脑的前提。而教学的诱趣性,则是解决入耳入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学实践过程说明,我们的大学生缺乏一般的时事知...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重点和特色,是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转换其重点的过程。其演进经历了确立“实事求是”,恢复“实事求是”与倡导“解放思想”,高扬“与时俱进”三个时期。它们之间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继承性。又具有时代针对性。我国古代“尚变”、“反对因循守旧”和“反对迷信”的思想内蕴着丰富的“创新”、“求变”思想。尤为重要的是,理论应根据客观现实不断地变更、发展和创新,才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并且。理论上发现和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环境下,执政党理性、主动地与公共权力之间划分并恪守各自的权限,发挥各自特有功能,行使各自法定职能,以及由于这种划分与运作而导致的因果辩证关系,统称之为执政“守位”律。中国共产党执政“守位”律的基本规定,就是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最优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任何别的理论的重要特质,其问题意识的实践批判性与时代性是远非任何逻辑批判性与道德批判性学说可以比拟的.它推引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这种对社会现实与核心问题的提问及其方式、自觉认识及其程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文化全球化的内涵、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性、文化多元化的关系、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应对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对近十年来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促进此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