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波的文学怪诞总体上有极恶极丑极脏、通体滑稽膨胀、构想奇特妙绝、意象惊骇震撼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文学中当之无愧的怪诞高手。  相似文献   
2.
《离骚》是用“楚语”书写的,其语法的独特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主语有着几种特殊的位置:1.中置;2.置于形容词或动词后:3.后置;4.置于次句而兼统首句。二、“之”字作连词“而”字用,后带形容词作补语。三、“其”字作连词“而”字用,多表因果关系。四、动词置于主语前。五、形容词置于句首。六、修饰词后置。它们或使文势矫健,或使修饰对象得到强调,或使描绘对象更显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主”,又称桑主、虞主、栗主、神主、丧主、吉主、练主、木主、神位,是为已死者所立的牌位。它虽为小小一物,但在古代的丧葬礼仪中,却有颇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尤丧祭之大者”(王岩《立主议》)。对其形制、形成过程及作用作一了解,将有助于我们真切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关于太守向刘家求婚一节,向来是注解中解不开的“死结”,本文认为这是由于错简而导致语句失序及存在衍文二个原因所致,因此在删除衍文的基础上,对语句做了合理调整,从而对该节作出了文畅理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周代冰制考     
冰这种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的使用远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冰的作用已被当时的人们充分认识,并派上了较广泛的用途,受到人们的珍爱,因为那时的冰极为珍贵,因而统治者对它的处理和使用制定了种种规定。综合《左传》、《诗经》、《礼记》、《周礼》等文献,可较完整地发现这种用冰制度。本文试从冰的采藏取用的时间地点,职掌与仪式,用途与使用对象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制度作些考证,以助人们认识先秦时期的生活风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墓祭礼俗考述谭思健今天我国民间十分流行的扫墓这种民俗事象,其实是沿袭古代墓祭礼俗而来的。墓祭在古代丧葬礼俗中,可算是一个盛演不衰的“节目”呢!仅称谓便有“上”、“上陵”、“上墓”、“升墓”、“展墓”、“扫墓”、“上坟”、“拜扫”、“墓祭”、“...  相似文献   
7.
《三戒》是柳宗元寓言文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作,其意蕴有三:一是批判锋芒直接“永贞革新”的反对派,二是间接讽刺君王,三是寄寓了作者“恶人终将覆亡”的理想,其艺术性表现为:一.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逻辑谨严真实可信;三、文字简炼传神;四、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8.
唐朝的重孝,表现在人们对孝道的践行与社会对孝子孝女的奖崇二个方面。行孝方面有七大类18种表现;崇孝方面,朝廷与地方政府都有一套完密的褒奖机制,民间也有自发性的褒崇举动。唐孝文化的特征:一是孝行的范围宽事象丰;二是行孝和极端化倾向;三是当政者对孝的倡励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9.
《离骚》中贯穿着一个宏大精密的比兴体系。它可分为材料、本体、运作三个系统。材料系统分为十二个子系,既丰富又具条贯;本体事理分为五大方面,涵盖了《离骚》的主要内容,运作系统分为九个子系,各子系都有其独特功能,对全诗起着不同作用。比兴体系还赋予全诗以形象美、华艳美、奇幻美等五种美感。  相似文献   
10.
招魂,在古代通常又称“復(复)”,意为召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亡躯中来,以恢复生命。它在古代丧葬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仪节,就一次完整的丧葬过程而言,它是开幕的第一支有声有色的“节目”。这一习俗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礼记·礼运》中说,当原始人还处在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