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师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中师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中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外文化,各类图书,浩如烟海,一般的师范学校图书都在数万册以上。有的学生在这“书海”中漫游,虽有读书的兴趣,但只流于随便浏览,所得不多。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为了猎奇,追求精神刺激,一头栽进武侠传奇、探案纠葛一类书中而不能自已,其结果是虚耗许多时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语文教  相似文献   
2.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人们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相提并论,反映了当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观念。“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美育的教育方针不是完整的教育方针”。所以国家“七五”计划明确地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国家盛衰和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应该重视对儿童的美育。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美育,不同于中学、大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儿童爱美的情趣,初步培养儿童感受美、识别美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儿童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儿童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总的说来,就  相似文献   
3.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小学只学过一点古诗。对这些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该怎么教呢?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一的要求是,开始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和简单的文言句式。据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了抓下列几点。注重朗读。为了让初一的学生较好地读,教师的范读、教读是很重要的环节。每教一课,我都安排了两次范读,一次在教学的开初,  相似文献   
4.
《鲁班学艺》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高年级独立阅读课文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学中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求能够试着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袁微子《小学语文课文类型研究》)按照这个要  相似文献   
5.
卖梨     
我家屋前屋后栽满了梨树。夏天,梨子成熟了,那黄灿灿的梨子羞然于亮绿的梨叶之间,叫人垂涎,赶鲜挑到县城去卖,一定“抢手”。往年卖梨,是爸爸包揽的。今年我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赶早来到县城,水果市场已是熙熙攘攘。卖梨的多,买梨的也不少。上市的都是各色好梨,但我觉得都不及我挑子里的色泽鲜嫩。脱手不成问题,我心里有了底,看准一个地方,搁下挑子。一、“这梨真不错,”一位中年妇女站到了我面前,“多少钱一斤?”她推了推眼镜。“七毛。”我按爸爸的叮咛答道。“这是蜜梨,像蜜一样甜的梨。”我补充说。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八册王维《鹿柴》诗,“柴”字课文未注音。上海市《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注为“lǘ chái”。这是不正确的。查鹿柴系辋川(今陕西蓝田县)附近的一个小地方。据《辞海》注:柴,可读 zhài,通“寨、  相似文献   
7.
要造成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出现满园春色,又要培养尖子生,促使红杏出墙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三年制的中师教育有一个总体构想.袁微子先生根据他过去在中师执教和后来从事小学语文研究的体会,提出中师学生的学习应分为三个层次,这对于我们有启发.这三个层次大致相当于三年制师范的三个年段.第一个层次着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第二个层次基本完成中师文化课的学业,达到中等文化应有的水平.第三个层次联系小学实际,上好实习课,完成专业学科的学习.这种构想,由浅入深,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师毕业生.学科尖子的苗子,通过一、二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说:“我们要培养一代新人,也就要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早期语文教育。”(《光明日报》1986.2.18)儿童的早期语文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想象力的培养当是其中之一。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仅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而且能产生过去从未接触、感知过的或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所以说它是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创造因素。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从事科学活动的经历,感慨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八册第29课选有王维的《鹿柴》一诗。柴,课文未有注音,不少老师都教学生读为“chái”。上海市文改会主办的《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也注为”“lú chái”。这是不正确的。“鹿柴”系《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辋川集》是王维编辑其在辋川别墅所作的诗而成的,全系咏写辋川一带景物的诗作。原集有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由是可知‘鹿柴’是辋川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简言之,就是识字教学。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识字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