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老子》中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推演出古代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用以审视法学界的多元价值。基于老子的视野,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冲突时,应取目的而舍手段,这是为了回到本真德性,放弃表相、虚伪德性。对于法而言,也应遵循这价值阶梯,回归"道"(中国自然法)的至善本性。在无为的语境中,"上德不德"(及其"目的价值等级体系")是自然、本性之德,不反对德,但又不能说是"以德治理",否则就可能被误解成道德强制主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第38章中的“道、德、仁、义、礼”可演绎为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与之相对应的“意素核”也可作同样的等级排序。排除不同意素,相对应的现代的目的价值的“意素核”也可形成现代法之“目的价值等级”:自然法←自由←博爱←正义←功利(自由特指老子式的自由)。在无根的现代性中,此现代的“目的价值等级”可作为法治的整体目的,为现实中无法解决的法律价值冲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直观"方法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可结合.在此直观视野中,福利与公平不冲突.以此论据为前提,对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进行研究的结论是:政府应四倍以上于现有培训资金的投入,大中小型用人单位应各自逐渐加大培训责任,政府将代金券支付给农民工,从而间接地与用人单位培训资金合并使用,并以循环监督的程序规定和严格职工工时限制,保证培训时间投入,且这一公益机制应走向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对涉及未成年人的20款APP的社会学分析,发现目前的APP在识别、验证未成年人身份和监护人真实同意时,难以保证未成年人敏感身份信息和监护人的隐私信息安全,造成APP中对于未成年人信息保护的年龄界限不明确,高敏感识别方法难以保证未成年人与监护人的隐私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低敏感识别方法无法有效识别监护人身份等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站式未成年人身份识别平台,该平台只负责身份识别,不负责储存及分析信息;当未成年人进入商业APP玩游戏等之前意欲进行身份识别时,自动跳转到该平台,进行身份识别。该平台识别主体应包括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政府部门应对平台信息进行严格保密,避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