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为学校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指明了行动方向。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认真解读纲要的基础上,就学校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整体思考,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生命教育实施框架,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与无形地影响相结合、全面铺展与重点强化相结合。窥一斑而见全豹。本刊在此仅展现其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点滴亮点。相信会给您带来全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材的个性,是指因作者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视角,更有其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语言技巧,作品自然就有其不同的个性风格。如鲁迅作品的冷峻、深刻,郭沫若作品的热烈奔放,刘白羽作品的浓墨重彩,冰心作品的清新委婉……就是相同题材的作品也各有鲜明的个性。如同是写景的作品,《长江三峡》闪耀着绚丽多彩的光芒,而《荷塘月色》则散发出素淡朦胧的幽香……即使同一个描述对象,两个作家的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姿。如高尔基的《海燕》展开迎接狂风暴雨的翅膀,而郑振铎的《海燕》则惹起游子的一缕、两缕的乡愁。 要掌握教材的个性,教师就必须熟读和钻研教材,并能“进入角色”,情动于中。同时,要反复推敲文章的重  相似文献   
3.
费秀壮 《上海教育》2006,(3B):56-57
德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从理论上说,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可供进行德育的时机和条件也无处不在,但是如何使德育工作不停留于口头的说教,避免出现教条化、形式化、空洞化,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明确地寻找到德育工作的客观载体,紧紧地把握住这个载体,进行扎扎实实的工作。可供运用的载体固然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学校来说,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立足本校实际,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间,人为贵"的卓越思想.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以人为本"已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观念之一.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是生命存在,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了一切.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让人活得健康、美满与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重依据教材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例如,有的教师音质纯美,长于朗读,在教学中就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从理论上说,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可供进行德育的时机和条件也无处不在,但是如何使德育工作不停留于口头的说教,避免出现教条化、形式化、空洞化,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明确地寻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我们已听腻了这样的话:“教学前必须吃透教材。”什么叫“吃透”,“吃”到什么程度才算“透”?把教材中的每个字、词、句的意思及作用都弄清弄懂就算透了吗?其实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思想的和知识的)极其广泛。惟其广泛,也就有轻重主次之分。所谓“吃透”,首先应该把握“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