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钱学森先生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我们常常强调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刨新意识。如果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灵感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的艺术》中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老师的教学灵感。 因为灵感思维的发生是潜意识活动和显意识活动相互交融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外阅读应重在体验怎样指导语文课外阅读怎样指导语文课外阅读本期话题语文课外阅读是灵活的、多样的、新鲜的 ,它与课堂教学中那种条分缕析的呆板、单一和枯燥的阅读教学不同 ,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我以为 ,课外阅读应重在体验。所谓体验 ,实际上是在一定兴味的支使下的情绪情感的深入 ,而且伴有鲜活的联想、奇妙的想象和可贵的创新思维因素。学生在极能引发兴味的多种多样的课外语文阅读中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会生活、体验世态人情、联想自然事物。这是在课堂上、课本中不太能够体验到而在课…  相似文献   
3.
学生既是语文美育的对象和接受者 ,也是语文美育的主体 ,因为在整个审美教育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美的灌输 ,而是怀着一种内心的要求和潜在审美的期待 ,积极地参与审美的实践活动。接受美学认为 ,只有当美育接受者的审美期待与美育施授者的审美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进行和完成审美教育的过程 ,达到美育的目的。从美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美育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审美期待心理。(一 )求真心理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从科学的角度慨叹 :“美是真理的光辉 !”列宁也说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