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有三个关键的转变年龄,即2岁到3岁;6岁到7岁;11岁到12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就正是6岁到7岁这个关键转变年龄。掌握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不仅能使他们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也是开发智力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创新休假制度: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实行的“黄金周”长假,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新时期,但这种“赶集式”的旅游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自主式、个性化旅游方式的发展趋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的需求等方面看,全面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可实施5种弹性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4.
有些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大方,可一旦走出家门或碰到生人,却胆怯怕生,局促不安,有时做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这是什么原因呢?任何人与外界的接触,由生到熟,从少到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孩子最初交往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后来扩大到周围的亲友和小伙伴。如果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孩子社会化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胆怯怕生的现象就会产生。要教育这些孩子,首先要扩大他们的社会生活圈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开拓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著述四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是他亲身实践的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自五十年代以后,在“左”的错误思想路线影响下,陈鹤琴几度受到批判,从此他的名字及其教育思想就成为禁区,鲜为人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陈鹤琴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前就针对当时旧教育因袭旧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提出了用“活教育”来改革“死教育”的主张。为了实施“活教育”,陈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现在幼儿园一般都设置了自然角,不少家庭也为孩子开辟了自然角,饲养了金鱼和蝌蚪,种植一些豆角和葱蒜等。别小看这些饲养、种植活动,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1892-2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幼儿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他的“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华。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是在二十年代孕育,于四十年代初在江西泰和县创办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实践中正式提出来的。当时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国  相似文献   
8.
应用写作教学现状呼吁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动的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实践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实现自主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传输网的基本概念,再阐述了浙江电力建设新的骨干通信网的必要性,提高通信网络的健壮性,解决光纤资源紧张问题,应对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对大带宽IP业务的支持的四大挑战。然后,浙江电力的建设思路以及特点,建成了容量达400G的电力通信骨干传输网,具有大容量、稳定性、高可靠性及高安全性特点,能满足浙江电力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幼儿年龄小,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与判断能力差。但也正因为年幼,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所以,对孩子应当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使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是不对的。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古人早有定论。历史文学名著《左传》里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话是说要正面教育弦子说话做事遵守规矩法度,使他不走上邪路。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要求,或是有要求却又不能坚持始终,于是不能使孩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