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菊香 《文教资料》2007,(16):27-28
目前,“电力、电信、电视”“三电”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事业,既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正处在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变革时期,广电部门特别是省级以下广电部门和西部地区缺少大批受过专业教育、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严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在于利用技术促进学习,在于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现代化,培养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面向新世纪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教育改革过程,取决于一线任课教师应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力度,当务之急是教育技术中心帮助一线任课教师尽快拿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促进教育技术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针对一线教师教育技术知识缺乏的现状,帮助一线教师快速拿握多媒体技术策略有三:先激起学习教育技术的欲望,开辅助“边用边学”,然后加上一些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要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 ,推进现代教育的进程 ,必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教育的培训 ,提高培训效率的措施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培训制度 ;使培训内容更符合受训者的需求 ;通过多种途径让培训方式更接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 ;确定培训的标准 ,及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要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推进现代教育的进程,必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教育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的措施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培训制度;使培训内容更符合受训者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让培训方式更接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确定培训的标准,及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菊香 《培训与研究》2007,24(2):120-122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突出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反思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及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静心盒     
我的父亲性情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伤身又伤人。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盒子,盒子上装有吸能口和导能孔,只要将盒子的吸能口对准发怒的人,它就能积蓄人生气时所消耗的能量,还能让发怒的人很快平静下来。积蓄在盒子里的能量还可用气管导出,用作烧水或为电池充电等。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已成为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并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用人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进修体系;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合适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9.
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 ,这也对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 ,势在必行———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更多地向信息技术倾斜 ,但又不能偏废 ;在教育目标上 ,主要是教育观念和相关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要利用网络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讨式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使未来的教师构建较全面的教育技术知识框架和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在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科研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这就对师范类大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