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已经实现了战略重点的转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能动地反映这个现实的综合性报纸,经济报道占据了它的主要版面,这是客观的需求,很有必要,无可非议。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整个经济生活,是立体的、多样的、彩色的。然而,打开我们的一张张报纸,此情此景,却不多见。读者是报纸的“上帝"。于  相似文献   
2.
近来,新闻学术界有的论者提出了要求重视研究新闻活动的主体因素的观点,这种观点反对把新闻仅仅看作事实的直观笔录,而主张如实地把新闻现象看作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活动,即报道者的主体活动、被报道者的主体活动以及受众的主体活动。新闻传播过程是这三种主体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贾安坤的文章从报道者的主观意识和报道者、被报道者的相互关系两个方面作了探讨。一般说来,新闻作品价值的高低,是在它发表以后经受社会检验才得到体现的;那么,在采写过程中,人们能否把握和驾驭有价值的新闻题材呢?  相似文献   
3.
干了二十几年新闻工作,交的通讯员朋友多。三月一日这一天,我收到他们十二篇新闻稿。在这些来稿中,有九篇的第一句话,都是他们各自工作单位的名称,以及与单位名称有关的因果过程的叙述。究竟新闻在哪里?耐心读完各篇全文,才一一找到。真是无独有偶。打开三月一日上海的一家日报,发现在它的第一版十二条本市新闻作品中,有九篇的开头第一句话,也都是单位的名称等等,至于新闻事实,是隐藏在第一句以后的字里行间的。这就难怪通讯员了,他们新闻作品第一句的作法,是在天长  相似文献   
4.
也许过来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经别人介绍相识的男女双方,如果准备恋爱的话,相约碰头的第一次照面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叫做以外在的美引导对方发掘内在心灵美。一篇新闻作品,它是以自己的导语来向读者打照面的。只要它是美的,不管它的美态英姿表现形式如何,都能受到读者的喜爱和青睐。新闻导语与读者的关系,就是初恋者双方第一次打照面的关系,要使通篇新闻能够抓住读者,其导语美的诱惑力是不容忽视的。为一篇新闻作品导语的写作,笔者曾同一位同行发生过争论。那是1980年4月12日,上海一家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题为《做好事不留名的两位好青年找到  相似文献   
5.
还是在第8届全国好新闻选评活动的今年5月份,有人间及上海的《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为什么入选的新闻作品比较多,要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我说,这是因为两报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作品、制作新闻标题、设计报纸版面等方面,新闻的价值观念比较强;报纸上发表的新闻价值高的作品比较多,在评选中入选的机会也就自然多了。记得当时我  相似文献   
6.
●从元旦到春节期间,江泽民和杨尚昆、邓小平先后视察上海。他们的公务活动,各大传媒均有报道。本刊本期披露几个与新闻界有关的小镜头:解放日报编委贾安坤《第一张在全国发行的彩报》一文,报道了杨尚昆在阅读了今年开始发行的解放日报彩色周末版后对这张报纸的赞誉。解放日报摄影记者张蔚飞在采访江泽民会见上海各界人士时不慎跌倒,江泽民临上飞机特地委托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王力平写信慰问,张写下《摄影记者现场采访不慎跌倒江总书记临行留言亲切慰问》一文,表达了他对领导人的关怀的激动心情。  相似文献   
7.
上海崇明县竖河公社党委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动群众办学,把普通教育、幼儿教育、业余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起抓起来,初步建立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把教育事业办得生气勃勃。人们把这个公社誉为“教育之乡”。  相似文献   
8.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这在我国思想界、文化教育界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六月十九日,上海市成立了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并制订了《关于举办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计划》。为了使全市广大中学生也来学习鲁迅的思想、品质和他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一位与会者指出,当前党委机关报的宣传与传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报道领导层的会议和活动多了一些,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少了一点;歌功颂德多了一些,舆论监督少了一点;于是,报纸接近领导层多了一些,贴近人民群众便少了一点。这位与会者认为,此种“三多三少”的状况不加以改变,我们的党报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在向"老年社会"迈进,"老年社会"的老人们,如何得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得有滋有味?如今在老人群体中有个口头禅流传:"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三个递进式的"不如",表明了老人们的心情和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