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熟能生思“熟能生思”——蕴含着对认识规律的理解!这是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在教我们古文时的谆谆叮嘱。我终生铭记,且受益匪浅。 1963年,我走上教育岗位。28年来,大工作量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特点。由于自己乐于从事这传播人类文明的工作,在教学初期,就担任了每周16—21课时的工作,常常教两个年级三个平行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感受到:多次重复讲授是熟悉教材的有效方法。这熟悉,不只是静态的教材,而是和教师一次一次力争完善的讲述、不同层次学生对讲述内容的反馈相联系着的教材,有动态感,具有鲜明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是历史性事件。中学课本中的这一段内容,作为科学探索的范例,对学生有着巨大启示。课本展示了布拉凯特的云室照片,并指出“在云室照片上,分叉后细而长的是质子的径迹;短而粗的是反冲氧核的径迹。”练习二中又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一般(包括教参)都是说:“质子与氧核相比,质子质量小,从复核中射出时的速度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气体中能够通过的路程长,但它的电量少,电离本领小,所以在云室中的径迹细而长……。”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分析难被学生接受。原因在于: 可接受性差。静止的物体,当它分裂成两块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完全可判定,质量小的速  相似文献   
3.
在解不均匀梁分截问题时,通常是以粗段的力臂大于细段的力臂作为先决条件的,这是一个未加证明的断言,也不是一望而即知的,显然不足以作为论据。《这个问题应是不定解》一文指出在通常解法中此一不足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下册第三章第三节中介绍了直线电流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公式:B=KI/r,教材上这个公式是通过一个独具匠心的实验得到的。该实验的具体装置《教参》上作了详细介绍,摘录如下:“实验所用的长导线可以用矩形线圈的一个边代替,线圈可以用直径为0.44毫米的漆包线绕在木框(?)内,绕20匝,线圈的尺寸可以参考图1,ab长80  相似文献   
5.
力学     
一、受力分析是解力学题的基础 1.这种提法的根据:应用力学知识解力学题有两条基本思路:其一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方程,我们常把这种解法叫牛顿程序;其二是应用动能、动量定理以及守恒律。但无论用哪种思路都必须以受力分析为前提。具体说,牛顿第二定律(?)=m(?),与合外力相联系;动量定理(?)△t=mv_2(?)-mv_1(?),与合外力的冲量相联系;动能定理W外=△E_k,与合外力的功相联系。在守恒律中,合外力虽不出现,但必须进行守恒条件的分析,即确定合外力的冲量是否为零,合外力是否做功,内力有无耗散力。  相似文献   
6.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物理规律,发现的物理现象在物理学史中不乏其例.如伽里略在解决物体自由下落快慢是否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问题时,就采用了假设法.这有两种可能性:①与重量有关,②与重量无关。假设物体下落快慢与重量有关,将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 A、B 联在一起,让其自由下落,一  相似文献   
7.
在电源内部存在着由于电极积累了异号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场。这个电场在电源内部的方向如何呢?通常认为是以正极指向负极。与非静电性电场方向相反。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条件的,电源内部的静电场方向可能是从正极指向负极,也可能从负极指向正极。现作简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些读物在谈隔离法时,往往指出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能作整体隔离。这一说法,笔者认为没有根据。请看下面的推导:设质点系有n个质点。对任一质点州m_i可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F_i+f_i=m_ia_i。F_i表示它所受系统外力的合力;f_i表示它所受系统内力的合力。对系统内每一个质点均可写出相同形式的方程。我们将方程两边分别求和,便可得sum from i=1 to n F_i+sum from i f_i=1 to n=sum from i=1 to n m_ia_i。注意,这里sum from i=1 to n F_i和sum from i=1 to n f_i均是矢量和而不是合力,因为这些力并不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对于内力,容易得知它们的矢量和必为零,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