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现有规范考试的各种规章制度由于法律效力不足,整个考试过程没有可诉性的法律条文,大大降低了保障公正性和公平性的实施。而我国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史上,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反复举行,各项规章条款逐步走向成熟,并促了成文法规的形成。清代将考试立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针对科举考试制定了一系列条规,并专门定制《钦定科场条例》,内容涉及到考试过程各环节,是当时规范与约束考试行为的纲领性文件。研究古人对科场整顿、规范考试的做法,可为当今完善考试立法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华北农村春节民俗与农村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30-40年代,农民难以度过年关,却异常重视敬神、祭祖,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及人们的无奈与企盼;50年代初期的春节习俗新旧交织,体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社会泛政治化、革命话语充斥生活的年代,传统春节习俗退出了乡村社会;而近几年,农村春节年味淡化,正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新一代农民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豫西南小营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民离村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改善了经济条件、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重了劳动负担、增加了隔代监护任务、缺少了生活照料.但是,造成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而个体的差异使他们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晚年生活.在既有的生存条件下,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农业社区正在经历着转型之痛。而《转型之痛》一书以赣中南地区的路东村为个案,展示了村庄中家庭与宗族,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弱势群体及政治秩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转型之痛》及其所研究的“三农问题”启示我们,运用分类研究、共时性考察与历时性考察相结合、结构分析与能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转型时期的乡村问题,对于探寻一种合目的、合道德与合规律的乡村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的田野考察表明:传统国家以官府修庙及朝廷遣官致祭的方式对地方传统信仰进行干预,其意在于宣扬皇权天命与教化民众,而国家的介入也为民间信仰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这是庙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当代政府通过名人参观、题词,主持祭拜仪式以及政府体制内动员举办庙会、建构庙会文化的"文化话语"体系等方式主导了庙会运作,这体现了传统庙会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背后的国家意志。同样是民间信仰背后的国家干预,由于国家干预的目的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而通过庙会文化反映出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丰富了大学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明显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却极易进入误区、流于形式。只有加强引导,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