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道安的佛典目录之作,不仅"总集名目"、亦"表其时世"、且"铨品新旧"、更"定其制作",这显然需要相当的洞察力、评判眼光与细致耐心的发掘、追寻、整理之工夫;安公不仅收集"古异经",并发掘"失译经"134部,且专门撰有《疑经录》,还在"众经浩然,难以折中"的状况下决计"注众经",为佛典文献作出重大贡献。"玄学佛教"的时代背景,使道安"般若本无"的核心观念,产生巨大学术影响力;而其"义学"基础上的弥勒信仰取向,又折服并影响其时的佛教学者及其后学;"道安时代"一说,表征了此期佛学的特色所在。道安在整个译经事业中充当的极其重要之角色——总勘与"译主",及其确立的"五失本"、"三不易"的译经原则,对东晋佛教译经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东晋译经成就的取得,确实是在安公本人有一系列翻译理念并将其作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马祖的禅学地位得自于了所独立的洪州禅系及其禅学思想。“触类是道”是马祖禅学的基本特色,而“平常心是道”则是其禅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马祖创建了顺乎自然的生活禅的禅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临济禅思的根本取向就在“得真正见解”,对临济义玄来说,这是达到“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境界的前提条件。黄檗希运对临济宗的贡献,成为了临济义玄禅思取向及其创新的源头;临济禅法中“三玄”、“三要”,是建立在“主宾”关系这一核心理念上的。临济禅师用棒喝的方法来打断学人的颠倒妄想,针对性极强,尤其对那些没有证悟到“自心实相”,而只是把自己的见解当作佛法的人来说,其见解恰成证悟“自心实相”之障碍;因此,临济棒喝禅风又源于义玄的求取“真正见解”之禅思取向。  相似文献   
4.
周子之学可概之为“希圣”之学.其“希圣”之学的根本宗旨在使道德由外在的制约规范变而为个体的内在要求,故其有深刻的心体论基础.“幾善恶”,即以思之功落实于“幾”上,洞见“幾微”,化除“幾恶”,思而纯其心体,仁义中正之性得以显现,从而使道德实践之主体终归于善;这正是周子“希圣”之学的价值取向所在.从周敦颐的整体理论体系看,无欲则“静虚动直”的主张非常重要,它是以“诚”体为核心的逻辑结构中的基础.人性的力量始于此,通过无欲的修炼,达于“静”的自然本性,归于诚的最高境界.因此无欲以学圣,是周子《通书》之大旨.周敦颐将主静作为修身的基本原则,以“中正仁义”而达至“立人极”为其核心内容.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为:静虚而动直,动直则廓然大公,公之极则“溥”,即周遍而无所不及.修养至此,可谓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5.
朱熹哲学的自然主义思想基础赖功欧理学建立了典型的自然主义基础上的人文思想系统。自周敦颐始,理学家无不言天道而及人道,天道自然观是他们探讨人性论的根本基础,他们努力在自然主义思想基础上开拓一个人文理想的道德世界。天道自然观是理学的基本前提与出发点,理学...  相似文献   
6.
7.
禅宗公案具有一种"开悟"范型的叙事文化特色。其叙事的基本方式即以简洁的手法凸显人物的鲜明个性,而禅宗人物的个性显现是为了衬托禅的核心宗旨——开悟,"明心见性"式的开悟,表征着生命本身的再造。禅宗公案文化所展示的"平常心是道"的格调,也正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结晶。这一基本旋律的格调及其变换,提示了所有真正的禅悟,都须出于内在的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