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化学实验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问题意识,是提升实验能力的最佳途径。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速率》在必修1、选修4中均有学习内容,从高考要求看,似乎必修内容学完就能应对了。那么选修中《化学反应速率》内容的到底要不要教?高考不考的内容是否可以不教?如果要教,应该怎样教?教到何种程度?该内容的学科价值何在?文章就以上内容做了阐述,并得出结论:对于该部分选修内容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学到位,确保化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征、类型;以"硝酸的性质及应用"为例,展示表现性评价开发过程中有关学习目标分析、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描述表现性任务、评估表现性任务、研制评分规则的方法;同时还表述了案例实施的指导方法、评价过程、实施结果和存在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试题,关注对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具有情境陌生、复杂且整合多种思维方法等特点。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对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的研究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不断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情境并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不断提升自己把握试题或习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建构认识思路、体验思维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包括有效实验的含义、有效实验教学理念、有效实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NaHSO3溶液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溶液中存在微粒的判断方法、微粒之间的平衡关系;从静态到动态、定性到定量、单相体系到多相体系等视角了解离子平衡的应用等.构建了微粒观统领下认识溶液性质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加深宏观现象与微观探析关系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8.
化学必修课程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化学选修模块的铺垫。怎样保证必修教学既能到位又不会越位?这是实施化学新课程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会导致课时不足、加重学生负担、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习化学兴趣锐减,甚至不能达到课程目标等现象的出现,使课程的实施无法顺利进行。本文就如何把握必修化学教学,使教学既能到位又不会越位,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就是指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因素。学习动机就是促使学生学习并愿意努力学习的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动机的因素既可能是外部力量,也可能是内部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